五月份气温明显上升,我区以晴热天为主,随着气温升高,空气湿度的加大,肠道传染病病原处于活跃期,同时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仍处于高发期。学校托幼机构学生儿童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本月重点关注以下几类传染病。
一是麻疹。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症状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传播迅速。发病主要以儿童为主,易在幼托、小学等集体单位出现暴发。近期全国部分地区麻疹疫情出现上升趋势,我区个别学校也出现散发病例。全区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发现病人及时去医院诊治,密切接触者应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学校应加强凭证入学的检查,及时做好补种工作。
二是感染性腹泻。是由包括由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等细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该病在我区极为常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泻次数一般一天3-10次以内,重者一天内可达几十次,大便性状常见有稀便、水样便、洗肉水样便、粘液便等,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等不同症状或体征。感染性腹泻在我区发病高峰期为5-11月份;感染对象主要是儿童和成年人;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学校要加强学生食堂管理,教育学生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半生食品,不洁、不卫生食品,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
三是手足口病。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病原主要为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潜伏期平均4天,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低热、患者口腔疱疹溃疡后患者咀嚼时疼痛,并拒食、流涎。一般预后良好,仅有极少数病例可并发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尤其3岁以下儿童为重点关注对象。预防措施上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是控制本病疫情扩散最有效措施,患病儿童应离园居家隔离,做好护理;加强教室、居室等环境空气流通,新鲜;做好日常性幼托机构等消毒隔离(玩具、餐具、便器等消毒);开展卫生宣传,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