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风送爽、炎暑顿消,开学后,短时间内师生大量聚集,容易给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有利条件,一般开学后1-2周是传染病高发期。通州区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师生:除了继续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外,还应注意手足口病、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关注指数★★★★★)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十分关键阶段,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近期,全国多地报告了本土聚集性疫情,存在多条传播链,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请广大市民继续增强防范意识,牢记防疫“三件套”、防护“六还要”,非必要不去风险地区和有本土病例疫情地区。关注官方发布疫情权威信息、国内疫情动态和风险地区变化,不信谣、不传谣,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支持配合防控措施。
各类公共场所应严格落实测温、查码(健康码、行程卡)措施,督促市民规范佩戴口罩,积极引导“场所码”扫码入场。市民进入公共场所,应积极配合戴口罩、验码测温。参加核酸检测时,要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不交谈、不聚集。
二、手足口病(关注指数★★★★☆):9月份幼儿开学,是手足口病好发时段,幼儿园易出现聚集性发病,应注意防范。
预防措施:开学后幼儿园要加强晨午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儿童家长、学校老师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以防大人因隐性感染而将病毒传播给儿童。若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应主动隔离,儿童家长并要及时告知患儿所在幼托机构,以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三、流行性感冒(关注指数★★★★☆):秋季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差大,流感患者明显增多。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者是接触过被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控制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推荐在每年的9-10月份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免疫力可持续一年;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四、肺结核(关注指数★★★★☆):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咳嗽喷嚏传染。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立即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和治疗传染源,尤其是学校,师生聚集,人流密度大,应多加防范。日常生活中注意开窗通风,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做到饮食均衡,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自身免疫力。
五、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关注指数★★★☆☆):秋季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病毒引起,常见的病毒感染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在学校等相对密闭的集体场所暴发。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学校等集体单位加强对学生的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及时就医治疗。
六、食源性疾病(关注指数★★★☆☆):秋季是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及诺如病毒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往往在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发生。学校和集体用餐单位要注意食品卫生,并开展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