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是秋、冬换季时节,天气日渐寒冷,可出现温度骤降。根据我区学校各类传染病发病特点,在这一时期,需重点预防流行性感冒(流感)、支原体肺炎、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等疾病。
一、流行性感冒
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流泪、流涕、四肢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等。要叮嘱学生幼儿注意及时增添衣物,勤洗手,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到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学校等集体单位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应用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二、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约3至5年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支原体肺炎去年在我区一些区域流行,有少数家庭或者班级聚集发病情况,和往年相比,我国的支原体肺炎也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出现相关症状后,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诊。目前,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所以提醒大家还是要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应戴好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和臀部等部位的疱疹,病程约为4~8天;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6、10型,B组的1-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目前,我区手足口病监测显示,引起手足口病有EV71、柯萨奇等多种肠道病毒,根据往年发病监测情况,预计11月份仍可能有大量病例的发生。家庭预防是幼儿防病的第一道防线,“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15字知识,是防控手足口等传染病的要诀。
四、病毒性腹泻
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主要有轮状病毒、柯萨奇肠道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性腹泻好发在秋末冬初,感染对象以婴幼儿、学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潜伏期短,数小时至3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出现脱水症状。预防措施方面应当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饭前饭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加强体质锻炼;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我区诺如病毒近年多次在幼托机构和学校出现暴发疫情,疫情防控工作亟需引起各地高度重视,学校和幼托机构要加强诺如病毒防控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学生幼儿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等良好卫生习惯。出现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家长要积极配合对患者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方可返校(园)复课。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及时进行规范消毒清理是关键控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