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通州区教育局召开“学的课堂”工作交流会议,通州高中等17所高效课堂模式建构学校参加会议,各学校对前一阶段进一步打造“学的课堂”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早在2009年,区教育局向全区中小学下发了《关于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效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一中心八要素五个关键词”的高效课堂构建框架,自此,全区中小学在“学的课堂”旗帜下,开始了课堂教学的新一轮探索和改革。
五年来,各校在“学的课堂”理念下自主探索,先后形成“学教案”等17种高效课堂模式,教科室、教研室组织专家逐一进行论证,区教育局召开多次现场推进会,并逐步完善理论建构,经过五年的努力,作为区域教改探索基本成型。《江苏教育研究》、《教师教育与发展》等杂志先后大篇幅介绍了我区经验做法。
交流结束后,区教科室主任秦德林提出三点意见,他要求各学校在推进学的课堂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学理的科学性,实践的操作性和超越的适度性。
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志明在会上从八个方面进一步梳理了前阶段我区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对下阶段工作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准确定位,力促教师观念和行为的改变;二是理论滋润,确保高效课堂方向的正确;三是课例打造,丰富高效课堂的资源积淀;四是完善建构,形成高效课堂的完善表达;五是文化立意,高远高效课堂建设的学校形象;六是强师为本,夯实高效课堂的生命根基。(于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