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追梦,文化牵手,通州画展炫英伦;嘉宾广聚,艺术为媒,凤凰之家唱盛夏。
7月17日,“风从东方来”江苏通州中小学生艺术作品英伦展在英国伦敦的“凤凰之家”开展。凤凰传媒国际(伦敦)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沈颖雯女士、伦敦泗和行企业集团主席谢贵全先生、访英文化学会主席黎丽女士、通州区教育局胡清华副局长、通州区实验小学副校长蒋晓飞、凤凰伦敦公司的英国合作伙伴,以及《中国日报》、《欧洲时报》的媒体记者出席了开幕式。
通州崇文重教,素有教育之乡、艺术之乡之称,是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为促进中英文化交流,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向英国民众展示书画艺术作品的机会,通州区教育局、通州区实验小学联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首家全资海外子公司凤凰传媒国际(伦敦)有限公司,于2017年初开始筹备通州中小学学生艺术作品英伦展,经过近半年的宣传发动、作品征集、评选装裱、托运布展,115幅学生作品带着中华艺术的芬芳,带着通州学生的期盼和心愿,终于在“凤凰之家”800平方米展厅内落地展出。
开幕式上,在观看《回味悠久 通心之洲》宣传片后,通州区教育局胡清华副局长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进荣同志的委派致欢迎辞。他代表江苏通州人民向关心、支持艺术作品展的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参加活动的各界朋友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胡局长介绍了通州教育概况,重点介绍了通州艺术教育情况。他说,本次展览是通州艺术教育的缩影,参展的所有国画、书法、儿童画、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等作品都展示出通州少年儿童健康多彩的学习和生活,展示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相信本次艺术交流活动一定能跨越民族、跨越地域、跨越语言、跨越文化,架起一座通州学生和英国学生友谊的桥梁。最后,胡局长欢迎现场的每一位嘉宾到南通做客,来通州品味江风海韵!
随后,实验小学蒋晓飞副校长讲话。她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由清末举人、开明绅士孙儆先生出资创办于1920年的实验小学有近百年的历史,清末状元张謇还为学校题写了校训 “以学愈愚”。她声情并茂地描绘了学校内神奇而美丽的“蕊春园”,园内 “廊道曲回,假山层叠;水榭池鱼,相映成趣;亭台楼阁,气象万千”赢得了现场嘉宾的啧啧称赞。随后,蒋校长介绍了本次展品的创作灵感和作品创意。她说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有的描摹江海平原的风光,有的刻画南通特有的民俗,还有记录孩子们的快乐嬉戏。作品的艺术形式多样,特别有中国味和南通味,是通州孩子们灵感迸发的佳作,也是展现东方之美、童稚之美的艺术珍品,更是南通孩子们诚意满满的礼物,是打开“南通”重要的窗口。
本次展览也得到了当地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旅英著名当代艺术家、英国华人艺术协会会长、南通世界通商总会英国商会会长、英国西敏市华人保守党理事、板鹞风筝文遗继承人后代奚建军先生是江苏南通人,他远在北京举办艺术展,特地发来视频,祝贺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伦敦泗和行企业集团主席谢贵全先生、访英文化学会主席黎丽女士也专程来到现场祝贺,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丰富的小礼物,并欣然讲话,希望多开展中英艺术交流活动,让英国当地的华人华侨多多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品味来自祖国家乡的味道。
开幕式结束后,嘉宾们现场参观学生作品,胡清华副局长和蒋晓飞副校长成了场内最受欢迎的“讲解员”,他们一边讲解着每一幅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过程,一边和嘉宾在学生作品前合影留念。在木刻画《天涯若比邻》作品前,蒋校长介绍说:“这幅作品是我们学校8岁的吴葛飞小朋友创作的,他巧借了水这一南通与英伦岛国共有的江海地域文化符号,将中国南通的高楼与伦敦的大本钟连接起来,极富灵感。”她又指着通州实小舟舟小朋友创作的中国画《我爱蓝白美》说:“这幅作品为毕加索绘画中极具现代感的女人头像添上了中国蓝印花布的衣裳,这种将著名西方艺术符号或元素与中国的非遗蓝印花布嫁接在一起的创意,表现出了对中英文化交流的深层理解。”听着介绍,欣赏着两个8岁孩子极富个性和创意的作品,嘉宾们纷纷伸出大拇指:“amazing。”“very beautiful。”这时,有嘉宾向蒋校长招起了手:“President Jiang,What is this painting?”蒋校长赶紧走过去一看,原来又是一幅实小孩子的作品《律动》,她很是自豪地娓娓道来:“这幅作品出自我校吴伋一诺小朋友之手。他以儿童的眼光,用水墨勾染的方法,将我们学校喜爱轮滑的孩子们在校园古典园林内欢快律动的场景,用水墨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画面主题突出,形象的动态、神情极具感染力。人物、景物,时空交错,画面墨色交融。这幅作品有着东方的神奇,透着儿童对生命、对艺术的强烈感知力。”
精美的作品,生动的讲解,令在场的每一位嘉宾兴致勃勃,在每一幅作品前流连忘返。伦敦时间晚上8点多钟,嘉宾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风从东方来”江苏通州中小学生艺术作品英伦展将在英国展览10天。参加展览的部分作品将委派凤凰伦敦公司赠送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阳光学校、通州实小英国埃郡友好学校——隆瑞鼎小学,其余的作品都留在凤凰之家作不定期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