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在通州中专精神家园生动开讲。通州中专党委书记、校长姜汉荣带领师生代表们走出传统课堂,以伟大精神为经纬,沿着学校红色精神传承基地“精神家园”展开沉浸式教学。
师生代表们通过实地探访精神长廊、“合”文化雕塑等育人场域,在移动课堂中触摸伟大精神脉络。姜汉荣书记边走边讲,将伟大精神传承、技能强国使命与新时代职教学子的担当深度融合,通过场景化教学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为深化职业教育铸魂育人工程注入鲜活实践力量。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信仰之基,职教之魂。姜汉荣书记以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探月精神等24个精神谱系为引领,激情阐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他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和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职教人在新时代“技能报国”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同时,他呼吁同学们要在新时代的工匠摇篮里,与党同行、与国同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职教共荣。派驻老师陈老师告诉同学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其内涵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她以“三个护边员”“王昭君出塞”“瓦氏夫人抗倭”“对口援疆”等感人故事为载体,为学生生动展现了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深厚情谊。她指出,通专学子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
传承学校精神:精神淬火,县域领航。聚焦“厚德、精艺、笃行、拓新”的校训精神,姜汉荣书记以学校发展三阶段为脉络,揭示新通专精神的内涵,“质朴追求”的职教初心,从1919年孙儆创办南通县立职业学校的“实业救国”,到1985年复校初期师生用铁皮桶自制教具的创业史,诠释“教会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家庭”的教育情怀;“精业担当”的融合创新,通过“做人教育”德育品牌、“三生”劳动教育等成果,打造全国首个县域职教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自信超越”的使命担当,以“百企千岗进校园”产教融合活动为平台,为南通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中心”提供人才支撑。
“合”教育:融创共生,生命生长。在“合”字主题雕塑前,姜汉荣书记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揭示了三大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融合逻辑与创新实践。他强调,“合”教育不仅是教育理念的革新与突破,更是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创造。通过“合”教育的实施与推广,职业教育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行走的思政课不仅要‘走深’,更要‘走远’。”姜汉荣书记在活动中寄语学生干部,希望他们化身小小宣讲员,将所见所悟转化为青春话语,用“青言青语”向身边同学讲述精神家园的故事,用实践足迹传播工匠精神的火种。据悉,通州中专将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通过“学生宣讲团进班级”“职教故事进社区”等活动,形成“一人行走、百人共鸣”的辐射效应,真正让思政课成为培根铸魂、点亮匠心的精神火炬。
学生感言
D21机电 俞晨飞:姜汉荣书记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深刻领悟到伟大建党精神、红石榴精神和学校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深远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干部,我们肩负历史重任,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D21环艺 季泓妤:经过书记思政课的洗礼,我读懂了校训背后的精神密码,感受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我们将牢记嘱托,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在职教赛道上铸就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D21工价(1) 陈龙:姜汉荣书记的教诲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将铭记这份责任,砥砺前行,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D21空乘 庄骏逸:匠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报国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实践。姜校长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场精神的盛宴,让我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使命与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将牢记校长的嘱托,把个人理想融入制造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在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中寻找青春出彩的舞台。
D21物联网 周钰滢:姜汉荣书记的思政课深深触动了我。我将以此次思政课为动力,努力提高专业技能,致力于促进各族同学间交往交流交融,在职业成长中践行报国使命,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职教追梦人。
D21会计 李佳凰:姜汉荣书记寄语我们要“筑牢职业信仰”“赋能学校发展”,这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作为职教学子,我们要以匠心铸就技能,以担当书写青春,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青春在新时代的职教征程中绽放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