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正文
教育科研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操作意见
发布时间:2013-05-13  信息来源:教科室  阅读次数: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操作意见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实施操作,是指课题承担者根据已获批的省、市及本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项目,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的予以探讨和实施的过程,以求得研究项目(也即研究专题)如期高质量的完成,用以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为提升自我、发展学校及繁荣教育科学作贡献。

为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本区所承担的各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它必须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是指导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的重要法宝,是支撑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的重要支柱。任何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都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离开了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就难以深入,甚至会失去方向,也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如何坚持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各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我们须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1)建立必要的理论学习制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实施操作必须以一定的制度作保障,其中的一项最为主要的制度就是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制度。学习一定要讲究实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一定的相关性,同时要注意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尤其要注意教育哲学及相关的元教育理论的学习,以使自己的研究不断站在新的制高点上。

(2)认真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重视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与探讨、目的是要更好的指导教育科学实践。为此,我们要善于认真寻找教育科学理论与课题实践操作的结合点,以便使理论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于实践。我们要特别注意带着课题研究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去寻找和学习相关的教育科学理论,同时注意在相关的教育科学理论学习中紧密联系课题的相关研究内容去思考,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推动课题研究不断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二、突出教育行动研究

各学校所进行的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都是一种“以学校为本”的研究,也即“立足于学校”、“在学校之中”和“为了学校”的研究。这种“以学校为本”的研究,用得最多、也最具实效的一种研究方法,即“教育行动研究法”。

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法”?即指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研究的参与者基于对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的研究。它的基本特点为:A、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基本任务;B、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行动;C、是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研究;D、研究具有动态性,可以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不断调整研究的过程与方向。(也有人将“教育行动研究法”概括为三句话,即“为教育行动的研究”、“对教育行动的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

对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中实施教育行动研究,我们须重点注意以下四个环节——

1、确定问题。即确定行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它是进行行动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2、制订计划。即对解决问题的部署进行设计。计划的制定要针对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其要素分别为:a、研究的目标;b、研究的内容(含子子课题的分解);c、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d、研究成果的预设及完成时间; e、相关的保障措施。以上诸要素,均要如实考虑,便于执行。

3、执行计划。即根据计划去行动,根据计划去实施,并在行动中随时注意观察行动的效果,对影响行动的效果作必要的分析,同时注意适时调整行动计划,提高行动对解决问题的实效。

4、反思总结。反思总结贯穿在整个行动之中,同时在行动的整个阶段结束之后,要对此阶段的行动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形成相关的文本资料(专题总结或经验论文),确定下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四个环节,可以简单的表述为“问题——计划——行动(观察)——总结(反思)”。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由此将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同时,教育行动研究又是一个综合的研究方法,其间我们可以穿插运用文献、个案、诊断等多种教育科研方式、方法,由此提高教育行动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三、牢牢把握研究专题

研究专题,也即课题研究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它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向,是在整个课题实施操作中所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住的。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是问题域。也即我们探讨和研究的是属于哪一个领域中、哪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属于一般教育领域中的问题,还是属于一般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整个教育(或教学)领域中处于怎样的位置?与它相关的有哪些问题?它与这些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二是问题的关键词或核心概念。每个课题(也即所确定的研究问题)都有其研究的关键词或核心概念,它规定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切入口或抓手,是我们整个课题研究的灵魂或核心要素,我们必须将它始终牢牢把握。

把握课题研究的专题(也即问题),主要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问题的泛化。也即将研究的专题(或问题)的边界不自觉的扩大,从而使自己原先所确定的研究问题逐渐走向边缘,甚至滑向“外围”。二是问题的窄化。也即将研究的专题(或问题)的边界不自觉的缩小,或偏向其中的某一方面、某一点,进而使整个研究的问题域和内涵由此改变,偏离了原来研究的初衷。

要牢牢把握课题研究的专题(也即问题),最关键的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时刻关注自己研究的问题域及研究的关键词或核心概念。二是要经常审察自己研究的方向和轨迹。具体要做到三个“问一问”—— (1)问一问自己研究(或“行动”)是不是都在既定的“问题域”中?(2)问一问自己对课题研究中的关键词或核心概念究竟理解得怎样?把握得如何?(3)问一问围绕课题研究的关键词或核心概念我们已经做了哪些?还可以做哪些?怎样才能做的更好?由此,我们的整个课题研究一定能始终做到有目的、有方向、有自我。

四、重视相关资料积累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一方面要注重对所确定的研究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要注重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相关资料的积累。因为课题研究最终要通过相关的研究资料(尤其是成果性资料)来完成结题;并且,课题研究的过程也必须通过相关的资料来予以保障和完善。

具体说,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五类课题研究资料的搜集、积累工作——

(1)主件资料。它包括课题研究报告(含研究总报告和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调查报告、论文、总结、个案等文字资料。

(2)附件资料。主要包括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软盘、声像、图表、模型、实物等非文字资料。

(3)原始资料。指课题组为实现研究的目的而获取的各种资料,包括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观察、调查、实验或采用其它科研方法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资料,如记录、表格、数据、问卷等;同时还包括课题研讨、咨询、论证等记录和书面意见。

(4)工作资料。主要有课题的立项申报书、批复文件、实施计划、方案、工作小结或阶段总结等。

(5)效益与影响资料。主要包括发表、交流、获奖、社会评价及反映等。

(注: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办法的有关规定,各类省规划课题在结题时,一般要求在省级或省级以上报刊发表2篇关键词、文章内容与课题高度相关的文章。)

以上资料的管理,一是要单独建档;二是要有专人负责;三是要定期搜集;四是要分开编目;五是要适时整理。

在以上资料中,最重要的是主件资料,也即课题研究的成果性资料。在主件资料中,课题研究报告又是第一主件,它是在整个课题结题时摆在第一位的资料。而课题研究报告的形成,它又必须建立在相关的过程性成果资料(即相关的论文、总结及个案)的基础之上。我们只有多关注且实实在在的完成了过程性的成果资料,最后的研究报告的形成才可能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而所形成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它一定是要有系统性的,是伴随着各阶段研究内容相机而生的,是非常具有实践的品性、凝聚着我们自身的理性思考和智慧的,而不是东拼西凑、与我们自身并无多大关系的“舶来品”、“赝品”。

五、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主要要明确以下三点——

1、我们所研究的是“真问题”。所谓“真问题”,也就是来自我们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是我们自身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我们自身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也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的“问题”,是“为了行动”、“基于行动”和“在行动中”的“问题”。我们当初每个课题的产生,应该说都是“自下而上”的,是深深的扎根于我们自身的,是具有鲜明的“校本”、“师本”或“生本”特点的。既然如此,我们是为了自己在研究,为了探索自己的教育教学规律在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效在研究,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自己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或专题),始终如一的将它研究好、解决好。

2、我们所实施的是“真研究”。我们既然研究的是“真问题”,就要通过实施“真研究”来落实、来推进。所谓“真研究”,它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应该是“校本”、“师本”、“生本”、“文本”“四本一体”的研究;应该是既有过程又有结果的研究。它所体现的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真心”和“诚信”,所践履的应该是我们的一种“承诺”和“义务”,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3、我们所要达到的是“真成果”。我们所理解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真成果”,概括起来说就是前面讲到到的“四本一体”的统一,也即“校本”、“师本”、“生本”及“文本”成果的一致和统一。其中“校本”、“师本”、“生本”方面的成果是前提,是基础,它所检测的是我们对研究问题在现实中解决的达成度;而文本方面的成果则是对其的重要参照和依据,是另一个方面不可或缺的“指标”和“凭借”。“四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缺一不可,我们的研究应始终指向于这四个方面。

以上的三点认识,我们要不断的用它来叩问和审察自己,以不断的增强规划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CopyRight @ 2008-2017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7020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