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正文
教育科研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二)——专访二甲中学校长凌宗伟
发布时间:2010-12-01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二)

——专访二甲中学校长凌宗伟

陆云峰

“教育的激情比你教育的能力还要重要”

陆云峰:凌校长您好,首先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回顾您的职业成长之路,您一路跋涉,成为南通市首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成为学生、家长认可的好教师,您对“理想的教师”“好教师”一定有深刻的理解?

凌宗伟:好的。我个人认为,“理想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好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首要的一个前提应该是我们对教师这一专业不仅是热爱,更要有对教育这一项神圣事业的激情。有了这份激情,我们才能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研读教材、设计教案、苦练教学基本功上;才有可能做到,不管在哪所学校,无论教什么科目,都充满热情,充满希望;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就是面对各种艰难险阻也毫无顾忌;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一路行走、一路风尘、一路收获,成为一名好教师。

陆云峰:这个激情表现在哪里呢?

凌宗伟:这个激情主要表现为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衷,还有就是对学生的那种爱心。这种教育的激情比教育的能力还要重要。好的教师,始终是一种生命燃烧的状态,充满激情!激情是一位好教师不断追求的无穷动力。

当我们有了饱满的激情时,我们才能够从在充分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佳化或者说最优化。所谓的最佳化和最优化,其实就是最贴近学生心灵需要的,最贴近文本和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对教育事业的那种激情,他就不可能毫无顾忌、心无旁骛地全身心地去研究他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心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生活背景;也不可能全身心地研究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也就不可能全身心地去研究教材,研究教材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研究实现教学目标的突破点和抓手,去研究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也就不可能研究学生学习具体的教材所存在的具体的困难。

做老师的,是要有一定修养的,有事业心的”

陆云峰:您觉得应该如何对待个别教师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工具敷衍的现象?

凌宗伟: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我们有些老师就只看两本书,教科书和参考书,也就是以一种教教科书式的、教参式的解构文本的方式去面对教材,面对课堂的,甚至没有教参就不能教书。所以我对老师们有个担忧——教着教着,把自己教成了学生水平。有的老师,已经教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书了,可他总是说“对这些学生,我已经无能为力了”。我想对他说:“你一辈子就干这个事,关键是你想不想把它干好?”做老师的,是要有一定修养的,是要有事业心的。

陆云峰:那我们如何让这些老师成为好老师呢?

凌宗伟:要成为好教师就要多读书。我跟教师交流、讲课,最喜欢引用这四句话——“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我给学校领导层发管理学方面的书,给教师的奖励也是书。为使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还成立了“张文质之友读书会”,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我经常跟老师讲,不要认为单位发钱就是福利,其实发书是福利,培训也是福利,而且是非常大的一个福利。我今年就给校内积极上进的十几位教师每人征订了一年的《教师月刊》。我对他们说:“因为阅读,会使你心胸开阔,眼界高远,情趣优雅。”

我在校内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沙龙”,请了许多专家来进行专业引领,并把教师带出去参观、培训。著名语文教育家孙绍振教授,教育学者张文质,教育专家、国家督学成尚荣,广州教育学院许锡良教授以及近20人次的特级教师都一一被邀请来校讲学。周边的名校,比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等都是我们“取经寻宝”的目标。“全国初中语文新课程名师精品课观摩”、华东师大“两岸四地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和语数外等科目的骨干教师培训,我们一一派送教师。通过学习,很多老师都有了“惊异于天地之广阔”“井底之蛙终于跳出来了”的感慨,也产生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界。对自己的学校、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和认同。这其实就是走向好教师的关键一步。

我想,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将阅读、思考、写作当做一种生活常态来对待。

陆云峰:是的。多读书、多学习,用心去倾听专家讲座,用心参与培训活动,用心去思考、去反思、去总结、去记录……我们何愁成不了一名好教师呢?

“好教师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

凌宗伟:我还以为,好教师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我们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教育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地践行“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

陆云峰:怎样才能称作“视教育为事业”呢?

凌宗伟:视教育为事业的前提是必须把课上好。一个课都上不好的教师,他哪怕是有特级教师的头衔,哪怕是有人民教育家的光环,也不可能是一个好教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或者要成为一个所谓的好教师,如果连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都教不好,不管你头上的光环多么炫目,说到底也还是一句空话。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当他评到了高级教师,或者得到了其他的光环也好,就离开了教学一线;或者尽管还在教育教学一线,但却不再阅读,不再思考,不再写作,甚至不再用心教学了。这其实就不是一个名好教师了。反过来讲,一个普通教师哪怕没有这些光环,但是他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上课,而且都能把课上好,他就具备了好教师的基本要求。

陆云峰:除了上好课,您还有哪些建议呢?

凌宗伟:视教育为事业,还必须树立一个清晰的或者说明确的追求。这就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就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也就是说必须朝着教育家或者说社会公认的名师的目标去努力。我认为,名师不仅仅是教学业务过得硬,还应该是有一定思想境界的、不为名利所诱惑的,有思想、有理想、有追求和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在这个基础上,他必须还要有一个个的近期目标。有了一个个近期的目标,长远的目标才有希望达到。如果没有当下的具体目标,要想成为好教师、成为名师的目标就只是一种空想,或者说只是一种幻想。

“首先要树立一种范本意识”

陆云峰:您经常跟教师讲,做教师要有“范本意识”。能不能具体阐述一下?

凌宗伟:社会公众普遍对教师这一职业有高于其它职业的要求,同时由于教师所面对的学生自主选择能力不强,教师就必须要有示范性。好教师是“亦师亦母”,既有养育的工作,也有教育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做孩子的范本。另外,从孩子的成长而言,他既要求知,又要做人,这就需要我们的范本意识。中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关键期,这个时候他要是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他一生的幸运;他如果遇见一个不好的老师,那就可能是他人生的不幸。因为这个老师对这个孩子而言本身就是一个范本,孩子是通过对这个教师的价值确认,来形成自己的价值理解力的。

陆云峰:是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碰见的都是撒谎的老师、粗鲁的老师、习惯很差的老师,那就很痛苦。

凌宗伟:所以对好教师而言,首先要树立一种范本意识。所谓的范本,就是要成为孩子心目中最好的可以借鉴的知识的标尺和精神的标杆。我曾经说过,好老师就是让学生产生知识的折服、道德的肯定、情感的依恋、精神的敬仰。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好教师有三个层面的标准:一个是一级一级评出来的,一个是同行认可的,一个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我理解的好教师,是第三个层面的,当然,三个层面都能达到,那是再好不过了。

“好教师应该是一位好家长”

陆云峰:听说您还有一个观点——“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好家长”,你为什么这么说?

凌宗伟:教师作为一个范本,首先应该是一位好家长。一个教师,如果连家长都当不好,还如何去教育他的学生?好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的楷模,还应该是家长的榜样。一个好教师如果对自己的孩子没有爱心、没有耐心,不知道如何去引导,那么,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他就不知道如何去爱学生,去指导他的学生,帮助他的学生。

再说,一个教师,如果自己的孩子带不好,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就有可能下降。从家长内心来讲,他们就会想,你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还能教好别人的孩子吗?学生也会想,你这样那样要求我们,你的孩子做得到吗?所以,一位好教师一定是位称职的好家长,同时也是位称职的家庭好教师。我不赞同我们的教师为了事业不要孩子,为了事业不顾家庭。

我希望我的同仁们记住:孩子是自己的血脉,自己应当带好,不应该将责任交给别人。只有当你能尽心尽职带好你自己孩子的时候,你才会有足够的耐心和期待去对待你的学生,才有希望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家庭是自己的港湾,应当好好珍惜。只有当你在家庭能够尽心尽责的时候,你才会以对待家庭的责任来对待学校和班级,才有可能成为家长认可的好老师。

“好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陆云峰:不可否认,面对当下的向钱看的社会氛围,学校不是蓬莱仙境,尤其是面对绩效工资、区域规划调整等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对待呢?

凌宗伟:从现实来看,好教师要成为一种“范本”,他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做到宠辱不惊,富贵不淫。绩效工资里有30%是作为奖励性工资的,既然是奖励性工资,就会有多有少,就必须涉及到考核、评估。我认为,教育方面的考核和评估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很难让每一个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心、责任心,或通俗地讲凭着良心去把政府对教师的关爱当作自己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做我们本应做好的教育教学工作。

陆云峰:作为一个好教师,您认为应当怎样看待付出和收入呢?

凌宗伟:一个好教师,他的付出和收获是不可能只用金钱来衡量的。一个好教师,他最好的收获应是他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如果仅仅的是为了多拿几个钱,我个人认为那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当然,回过头来讲,好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他要生存,不可能不要钱。我所讲的是不要把金钱“太”当一回事。老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来的多,去的也多。要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啊。

陆云峰:您如何看待我们有些教师的不满情绪?

凌宗伟:不可否认,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确实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社会公平问题。但正是因为有这些问题,才需要我们来努力,来改善。埋怨不可以改变现实,只能徒增烦恼。与其埋怨,还不如参与到对美好未来的建设中去。所以我想,我们要成为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好教师,就要做到无论身处何方,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说不管在大校还是小校,名校还是非名校,城区还是乡村,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守住本分。要相信,你如果真是一位好教师,还担心到哪里不会受欢迎呢!

一个好的好教师,走进课堂你要充满阳光,在学生面前千万不能发泄对社会、对学校、对领导的不满。要记住,你的言行,是会影响你在你的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的。遇到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更不能采取过激的行动,切不可忘了教师的身份。

“好教师是一个能‘灵动而沉稳’的驾驭课堂的人”

陆云峰: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位教师实现理想和追求的主要活动,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您最为关注的有哪些?

凌宗伟:课堂是教师价值追求和职业理想得以实现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位好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成败如何,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好教师心里一定明白,课堂不可能完全按规定的预设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好教师要能够及时地捕捉课堂上出现的灵光一闪的瞬间,不失时机的给学生以引领和帮助。

陆云峰:我们发现,许多课堂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教师总是很有耐心的循循善诱、甚至是千方百计的想把学生导到课前设计的空间上去,导到设计好的答案上去,这是完美的互动吗?

凌宗伟:严格说来,这不是互动,还是单向的传输。课堂教学,本就是千变万化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与碰撞:师生之间的,同学之间的,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文本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而这些矛盾与碰撞,往往就是生成的火花和引子!遗憾的是现实中,我们往往对这些火花和引子视而不见,甚至毫无感觉。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独特的感受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是缺乏作为好教师应有的“灵动”。

陆云峰:您这儿说到的灵动,是不是您以前提出的“课感”?

凌宗伟:是的。比如说,课堂上出现一种情况,麻雀飞进来了,怎么办?一种是把它赶出去,一种是不闻不问,还有一种——如果是语文教师——就会相机引导,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前两种情况就是没有及时消解不利因素,而后面一种就具有课堂的灵感,能将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为我所用。所以,我有个教学观点就是“遇物则诲,相机而教”。

陆云峰:其实,教学不存在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灵丹妙药,由于时间场景在变化,教育的“变数”是永恒的。既然“变”是永恒的,“不变”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灵动、善变。

凌宗伟: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沉稳。所谓沉稳就是不能浮躁。现在的课堂有种很不好的现象,尤其是低年级,动不动就表扬,鼓掌啊、“你真聪明!”“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等等,这其实就是一种浮躁。

陆云峰:对,我们还看到急躁的其它方面,比如学生在思维、语言、表达出现“顿滞”的时候,有教师就会拉下脸来“这个我都讲了多少遍了,你还不会?”

凌宗伟: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现象。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一定要克服这种浮躁的心理。教育不仅仅是考试和升学,教育的本真是“使人成为人”。在学生“成人”的过程中,不仅仅有知识,有考试,还有许许多多的更重要的东西,比如适应生活、独立生活、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从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上来说,还应当“拓展生命的厚度”。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丰富生命的色彩,用教师的生命润泽学生的生命,再让学生的生命反过来成全教师的生命。这当中,师生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绝非单向的。所以,我强调在“灵动”的同时,还要讲究“沉稳”。课堂上,一方面我们要及时发现和催生有利于有效生成的火花,另一方面又要明白廉价的表扬是不利于学生成人的。同样,动不动就棒喝,也是不可取的。换句话讲,好教师的沉稳表现在——当表扬的时候才表扬,当棒喝的时候就棒喝。这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好老师要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

陆云峰:那么,好教师的课堂有没有一个固定的、可以效仿的模式呢?

凌宗伟: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个“法”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基本的教学环节。我始终认为教学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段,以及当下的课堂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陆云峰:现在到处都搞课堂教学模式,对此,您怎么看呢?

凌宗伟:将某种模式看成是“灵丹妙药”,是件很荒谬的事情。可怕的是,有许多学校有这样的规定,一堂课,教师只好讲15分钟,其他时间都要给学生去练习,去探究。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以此来衡量一堂课是不是好课。这种现象蔓延开来不是一件好事情。是不利于我们的教师成为好教师的。从培养民族的“创新”能力来看,模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这种现象容易形成一种形而上的风气。从教育的真本上来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为什么我们非要往人家的模式里钻呢?作为一名好教师,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你的好,能好在哪里呢?

课堂其实就是师生的一种生命的相遇,一种生命的润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语言的交流给对方以启迪和帮助,学生在这种帮助中,认识渐渐提高了,学养渐渐丰富了,生命也就渐渐丰厚了;随着学生生命的丰厚,教师个人的生命也就丰厚了。教师对课堂、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不是死板的重复教案和固有的模式。好老师应该是摆脱某种模式束缚的人。

陆云峰:我明白您的意思。教学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基本的教学环节”,这也是我们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初衷,但我们在构建某种模式的时候,必须要尊重学科、教师的个性,要有一种超越的思想。

凌宗伟:是的。好教师应当根据自己固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特长,来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强调的是“风格”,是一种更宏观的、高屋建瓴的专业追求。我一贯主张,好教师应该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努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我说的“得意”包括三个维度,一是要“得教材之意”,也就是说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主旨、特点和作者的意图;二是要“得学生之意”,也就是说要了解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渐入佳境;三是要“得课堂之意”,即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套不变的、机械的程序。而“忘形”则是首先得忘掉“教师之形”,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要时刻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二是要忘掉“教材之形“,即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也不拘泥于某一种程式,而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案,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育教学情况;三是要忘掉“课堂之形”,努力将课堂视为一个小社会,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与学生的合作、沟通中享受到教育的乐趣。

陆云峰:您对“好教师”的诠释让我受益匪浅,也一定给一线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谢谢凌校长!

CopyRight @ 2008-2017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7020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