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正文
教育科研
老师,您的眼中有谁?
发布时间:2010-12-01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

老师,您的眼中有谁?

丁华云

【教学案情】

隆冬岁月,室外清冷萧瑟,室内却温暖如春。讲台上方的屏幕上显现着充满神秘迷幻的非洲美景及跳跃其上的“An adventure in Africa”课题。

执教的内容是高级牛津英语《Module 2 Unit 2 Reading》。该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阅读Toby给Aihua的一封信了解Toby和Colin的非洲之旅计划。执教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了教学内容,现撷取其中几个片段。

片段一 T:Are these pictures beautiful?

S:Yes.

T:When you want to relax what do you want to do ?

S1:I want to read at home.

S2:I want to travel.

T:Do you like travelling?

S:Yes.

T:Why do you want to travel?(指定两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不语。)

T:Now , I’d like to give you some different reasons. Now read together.(生读屏幕上给出的答案。)

片段二 T:Can you use two words to describe the first adventure?

(生一片沉静。)

教师在学生不语的情况下给出“uncomfortable and hard”

片段三 T:As we all know, a trip in Africa is always full of adventure. In orderto make Toby and Colin comfortable, what will they have to take? Can you give them some advice?

(教师没有让学生思考与讨论,直接叫学生到黑板板书。)

【诊断分析】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吸收、思考、理解、接受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执教者在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时采用了任务型阅读教学方法,整个流程完整清晰。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文本与学生,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主播与主演。

片段一是前阅读,执教者想通过几幅精美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英语表达的积极性,从而以此来进行语篇的阅读。然而教师未能在学生唏嘘赞叹美景之时充分拓展学生思维,只是由两个学生回答了“What do you want to do if you want to relax yourselves?”后以获取“Do you like travelling?”的肯定回答,并迅速进入下一个环节。

前阅读对于任务型阅读来说是一个铺垫,是一个缓冲,更是一个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状态的过程。前阅读不是简单画面的呈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yes或者no的回答,而应是通过看图讨论激发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本课的中心话题。教师如果能够关注到在学生欣赏美景的同时让学生把目光所及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不仅会给学生口头组织英语与训练表达的机会,而且能够检测学生新课预习情况。这不仅是师生情感接近思想碰撞的机会,更是让学生参与完整授课过程的机会。从这堂课可以看出,执教者忽略了一个事实:寓学于教,方可教学并济。

任务型阅读分为前阅读、中阅读与后阅读三个过程,而中阅读是对篇章内容从表层到深层的一个理解,是由浅入深的理解。片段二中,执教者要求在阅读第二段穿过Sahara Desert时用两个词语来描述这个旅行,学生无法给出答案。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匆匆带过,其过程忽略了阅读的本质——从读中悟。如果执教者针对学情(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后思考,那么就会降低学习难度。

片段三属于任务型阅读过程中的后阅读,是对课文内容层次的深挖掘,是阅读的延伸,也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展示。执教者要求学生围绕“As we all know, a trip in Africa is full of adventure, what will Toby and Colin take if they want to be comfortable?”开展讨论,但讨论并未真正实施,学生只是到黑板上板书了需要带的物件。美国教育家道格拉斯·布朗说过,“语言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流”。作为阅读后的讨论活动,执教者没有实现学生语言输出的目的。

从这节课的课型设计可以看出,执教者在努力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任务型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新课程对阅读课的要求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文章表面信息的把握,还要通过引导,使得学生运用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对文章主题或是某一章节某一语句作进一步理解。同时,还得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对某一相关话题进行讨论,进而培养喾一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整个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的心中除了要有课堂结构外,还得眼中留有教材、留有学生的位置。只有在熟悉学生的情况下研究教材,才能让教材为学生服务。

任务型阅读的开展必须要有学生的活动与参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目中有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目中有学生的老师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体而是全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侯就应考虑如何依据学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目中有学生的老师还得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尤其是阅读课,站在不同的视角对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乃至于标题的隐含都会有着不同的看法。教师还得鼓励学生去听其他学生的回答,只有在听到完全不同的答案时,他的智力才会接挑战,他的思维才会接受碰撞。这种碰撞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激烈和深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目中有学生的老师懂得如何使用教材,他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语言习得的能力与规律设计符合教材与学情的课堂,构思有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参与的活动。眼里有教材的老师会不断地研析教材、研析学生,从而让枯燥的教材和乏味的知识灵活生动起来,也就能够让学生在兴趣中循序渐进地感悟知识、习得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所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做到眼中充盈着学生与教材,我们才能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丁华云 金沙中学)

CopyRight @ 2008-2017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7020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