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正文
教育科研
满架新蕾一院香——通州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掠影
发布时间:2010-12-01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

满架新蕾一院香

——通州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掠影

杨晓华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年。60年来,通州教育人筚路蓝缕,开拓奋进,创造出一方教育事业的满园春色。目前,全区特级教师、名教师的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教育教学质量在省内领先,整体办学水平稳居全省前列。60年是一个“甲子”,一个“甲子”就是一个轮回。站在新一轮“甲子”的起点上,面对已经进入高原期的通州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寻求新的突破,为通州教育未来发展奠定新的坚实的基础。2008年初,通州区委书记宋文辉同志在对通州教育事业作了详细调研后,指出通州教育应该走“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的道路。九个字为通州教育的发展勾勒了蓝图,定下了基调。

面对市委书记的“九字方针”,面对通州学校发展的实际,面对老百姓的教育需求,面对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何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如何实现教育发展的高位均衡,就成为通州区教育局一班人开始思考的新课题。在一次次的调研,一次次的各种形式的思维碰撞中,思路渐渐明晰起来:以特色化发展激发学校办学主动性和创造性,带动学校优质化发展和均衡化发展是通州教育走出发展高原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2008年3月,通州教育局印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创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档次”活动的意见》,这项活动简称“创特升格”。活动对各中小学提出了挖掘学校文化底蕴,确立新的、更高的办学追求,着力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厚重文化底蕴,充满时代气息的学校文化特色,塑造更具发展潜质的学校新形象的要求,明确了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档次,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办学新目标。“创特升格”主题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其实,在教育局还没有正式提出“创特升格”要求的时候,有许多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的学校就已经开始寻找和酝酿新的办学活力生长点,“创特升格”主题活动的推出,极好地顺应了这种待发的蓄势,各基层学校开始积极行动。

时间的车轮碾过了2010年的门槛,近两年时间过去了,通州区中小学的“创特升格”活动在基层学校发芽,开花,并陆续结出了新果。翻阅各学校的创建报告,扑面而来的是通州区各个中小学有品位的办学思想,有特色的办学追求,有文化的办学举措。而踏入那一座座分布在通州大地的校园,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思想、文化,更有立体的构建、感性的架设,还有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段段美丽的篇章。

最是书香能致远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是一幅著名对联的上联,人们常常以“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为下联,而作为南通州的教育人,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更倾向于另一下联:“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读书,在通州有着优良的传统。

先锋小学是通州区一所普通的镇中心小学,走进校园,引人注目的是学校的围墙上画的世界名著插图,《夏洛的网》、《人鱼姑娘》等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在这里成了孩子们抬头可见的具体形象,教室门前,各种字体的“书”字渲染着一种浓浓书香气息。借鉴艺术考级的做法,学校里开展了读书考级活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读多少书,读什么书都有非常详细的计划。班级的读书课应该怎么上,小组的读书交流活动应该如何开展都有详细的研讨。每年的读书考级活动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节日,读书之星的每一个级别都是孩子们攀登书山的阶梯。先锋镇是通州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先锋小学成了镇区的书香文化的高地,对整个社区读书氛围的营造起了积极作用。

地处城区的通州小学将书香校园的建设提升到了“书香生活教育”的层面,他们将书香生活建设与学校的“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在家庭做好孩子”的“新三好”活动结合起来,将读书教育延伸到孩子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间:借助社区力量,在社区建设书香景点,联创书香社区;与妇联、团委等部门合作,联合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评比书香家庭。学校还邀请曹文轩、金波、杨红缨等著名作家走进校园,与孩子们交流,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杨红缨小说研究社”、“乌丢丢俱乐部”、“冉冬阳学习小组”等学生社团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读书生活,影响着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引领了孩子们的精神成长。

亭西小学地处偏僻的农村,是一所只有一轨的村小。学校虽小,学校的读书精神却一点也不逊色。他们依循朱永新教授关于“晨诵、午读、暮省”的指导,在校园里开展了扎扎实实的读书活动。清晨,伴随着田野中的鸟鸣,同学们开始一天的晨诵;中午,教室图书角里的图书开始在同学们中间 “漂流”,傍晚,同学们在各种读书交流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与亭西小学的孩子们交谈,他们的谈吐,他们的气质,远不像常人想象中的农村孩子。经典篇章他们娓娓道来,唐诗宋词在他们脱口而出,文化名家他们如数家珍。他们捧出的奖状、奖杯其档次、品位一点也不逊色于城市的学校。亭西小学在田野中撒下了读书的种子,留下了一片沁人的馨香。

实验幼儿园和通州幼儿园是通州最先摘取省示范性优质幼儿园匾牌的知名幼儿园。这两所幼儿园在推进特色办学的过程中,也将园本阅读作为主攻方向。实验幼儿园提出的是“微格阅读”的概念,那一段段短小、优美,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满足幼儿阅读兴趣的小文本、小故事,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个文化小磁场,让孩子们获得了阅读的启蒙体验,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通州幼儿园根据幼儿特点,将绘本阅读作为幼儿阅读的主要形式,同时辅以精心设计的读书情景,整个阅读活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课程系统,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三年就是与经典作品相伴的三年,就是沿着经典阅读课程不断成长的三年。

除了上面提到的学校以外,围绕书香校园的建设,新联小学、兴东初中等许多学校都在积极行动。校园里儒雅宜人的书香景点、宣传栏内一期期读书交流的板报,图书室里一架架品位高雅的书籍无不向人们展示着读书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地位。

将生活实践当作课程

有人问一位佛学大师:读《金刚经》与抄《金刚经》那个更能成佛。佛学大师沉吟片刻答道:“读”和“抄”都很难成佛,只有“行”《金刚经》才能成佛。这是说在成功的道路上,只有不断优化行动,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明乎理,得乎心,精于思,成于行。将教育实践、学习实践乃至于生活实践本身作为一种课程对象加以研究、加以优化、加以提升,这是通州许多学校不约而同的做法。

二甲中学地处文化古镇,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底蕴。厚重的历史既是一种财富,同时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免也有一些文化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二甲中学确立重构学校文化的思路,并在传承、甄别、遴选和创新中提出了“行为文化建设”的概念。用学校领导的行为影响教师的行为,用学校领导、教师的行动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一切的理念、一切的思想、一切的办学规划除了写在纸上,说在会上,发表在博客上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工作实践和学习实践中找到落脚点。从捡起一片垃圾开始,从见面时的问候开始,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如何上课、如何作业;如何走路,如何用餐……师生一切的行为都被框定到文化建设的框架之中,使得一样的校园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意蕴和趣味,使得学校的文化建设在文字表达以外,多了更加立体的、感性的行为表达,学校在行为文化建设的工作中也收获了文化成绩意外更多的果实。

西亭中学将他们独特的德育工作定义为“绿色德育”,因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追求和体现的是人文、民主、自然、和谐、希望、生机、活力等洋溢着现代生态观的新理念,他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依存,他们创建绿色班级、绿色寝室、绿色科室、绿色课堂,绿色餐厅,他们构建绿色课程,绿色阅读、绿色管理、绿色通道,他们倡导绿色礼仪,争做“绿色卫士”,组建绿色社团,创建绿色基地,“绿色文明”贯穿学校的方方面面。学校进入了和谐化、科学化、个性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学校的毕业生升入高校、走上社会后呈现“七多一无”的特点:获奖学金者多,当学生干部者多,入党者多,读硕博者多,留校任教者多,成为业务骨干、单位顶梁柱者多,没有违法犯罪现象。

川港小学的前身是开南通小学教育之先河的白华书塾,这所学校将“生活德育”作为提升办学品质的切入点,使校园生活的德育元素更加集中和优化。学生创作的道德提示语与创作者照片一起被制作成精美的壁挂,反映德育要求的中华成语千句文被制作成“成语灯箱”群,《大德盈香》、《身边的朋友》和《川港小学学生道德生活手册》三本校本教材将学生的道德养成连缀成一个系列。学校独创的“成语育人工程”借助成语专题讲座,讲成语故事比赛,读名著集成语展览,成语表演,学成语、学做人、促成才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用成语,感悟成语的魅力,接受成语的教化;学校开发的节日教育资源,让植树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不同的节日,都流淌着德育的馨香,学生在各类节日活动中争当小主人、小演员、小记者、小导游、小服务员、小礼仪员、文明使者等,在多种实践中,全面锻炼。这些德育活动在校园里无声地渲染着美好道德的魅力,润泽师生的教育生命。

十总小学搬入新校区以后,门前是车水马龙的322省道。许多家长担心孩子的交通安全问题。十总小学针对现实情况,与十总交警支队合作,在学校里开设了“小交警”课程。孩子们在交警叔叔的指导下,学习交警指挥手势,学习交通安全知识,领会生命安全的意义。校园里的交通模拟公园中,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道路形态一应齐全,在这里开设交通安全课程,学生身临其境,不断领悟极快,而且为养成良好交通习惯提供了最佳的场所。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还学习了节奏铿锵有力、姿势优美标准的交通指挥操。交通安全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入到了孩子们的心中。多年来,尽管地处交通要道,但学校没有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

余北幼儿园坐落在余北小镇的边缘区。富有童话情趣的建筑让田野间充满了亮色。余北幼儿园选择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打造基点,形成了一整套礼仪课程。上学、放学、课间活动、迎接客人等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被编成一个个小剧本,通过“过家家”的游戏让孩子们接受练习和熏陶。园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详细的礼仪指导,即使是在玩具柜中取出一件玩具,也有“双手捧玩具盒”、“一手扶盖一手打开”、“用完物归原位”等许多细节的示范和熏习。对生活细节的礼仪化开发,使得他们的园本课程既丰富,又贴近幼儿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他们还通过“在幼儿园做礼仪好宝宝,在家里做礼仪小讲师”的活动,将礼仪教育引向家庭。家长在接送孩子时,都自觉做到自行车停放整齐,有秩序接送。在校园里漫步,孩子们会主动向你问好;校园里的许多指示性的脚印,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走路;老师们也在学习礼仪中提升了修养。

秉承将生活实践作为课程本身的理念,平潮中学开展“三自”教育活动,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探究、自主锻炼”,在老一届带动新一届的传承中,让学生更具有自我意识、独立精神。5000名学生的超大规模学校,没有额外的管理力量,校园生活井然有序,教学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兴仁中学将中学生养成教育作为优化办学行为的重要抓手,从班级文明公约到宿舍文化建设,从国旗下讲话到班会课设计,从组织广播操到管理自行车,许多学校事务都让学生的充分参与,有的甚至让学生自行组织,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融入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元素,学习生活全部纳入了养成教育规范管理之中,学校办学成绩斐然。

让强健的体魄与强健的精神同在

2009年10月,通州区被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表彰为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先进单位。省市多家媒体对通州的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报道。在通州区的各学校,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十分火热,许多学校从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入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强健的精神。

金沙小学提出了以“大爱、大智、大勇、大能”为核心的人格教育课程体系,其中武术教育成为人格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的体育教师个个都会武术,学校的每一个年级都开设基础的武术课程,学校的武术兴趣小组经常在各种演出中亮相,每天的武术操时间,全校三千余名学生整齐地排列在操场上,整齐的套路有板有眼,威武的口号响彻云霄。重武先重德,各种高风亮节、锄强扶弱武德故事在孩子们中间流传。孩子们在这种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熏陶下,不仅强健了体魄,同时也造就了“大爱、大智、大勇、大能”的品质。五(二)中队服务孤寡老人,学雷锋活动几十年届届相传;珠心算、计算机等兴趣小组活动,在省级比赛中摘金夺银;少年军校学员训练有素,受到人武部门的高度赞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市民中有口皆碑。

三余小学地处黄海之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都算不上优越,但是学校充分挖掘师资潜力,大力开展乒乓精神教育,形成了鲜明的乒乓教育特色。走进三余小学的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邓亚萍、王楠、刘国梁等乒乓国手的大幅彩照,是南通籍世界乒乓冠军陈屺、李菊等人的训练镜头,是关于乒乓运动的各种条幅、标语、图片。全校师生人手一只球拍,每天的下午课间操,孩子们手握心爱的球拍,脚踏鲜明的音乐节奏,做起了“乒乓韵律操”;每个班级都组建了乒乓球小队,全校推行年级俱乐部制,经常性地开展比赛交流;学校还自编了《银球飞舞》校本教材,在体育课中专门开设乒乓技术内容,将乒乓教育普及到了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多年的乒乓教育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魄,同时也让孩子们树立了“从小立志、为国争光”的思想,锤炼了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永不言败”的精神,乒乓文化在学校悄然生根,并逐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与三余小学相似,平潮小学的乒乓文化教育也独具特色。校园里,几十张水泥乒乓球桌占据了大半个后操场,那是同学们课间开展乒乓比赛、乒乓游戏的场所;操场的角落里,十几根红线上挂满了各色乒乓球,那是给低年级学生准备的入门训练场;学校的手工制作展览室里,摆满了同学们用废旧乒乓球制作的小台灯、不倒翁等各种手工作品;体育课上,不仅有乒乓技能训练,更有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各种乒乓球游戏;有关乒乓运动的手抄报、书画比赛、歌咏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各种活动使乒乓球运动在这里充满了多元的价值,多彩的意义。

北兴桥小学有小足球运动的传统,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充实和培训体育教师,将小足球运动的开展常态化;编写校本教材《小足球》,在体育课中渗透足球运动教育;在各班成立小足球队,经常组织各种班与班之间的足球比赛;编辑出版《小足球报》,营造了良好的足球教育氛围。一系列的活动优化了小足球运动的开展,学校的足球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学艺与修身:从内而外的优雅

通州人杰地灵,书画家、音乐家、舞蹈家、作家等各种文化名人辈出,各种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这与通州的学校历来重视艺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石港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几十年来,学校秉承“书品即人品,写字学做人”的理念,成功探索出一条写字育人的新路径。学校确立每天练字20分钟的制度,师生同练,共同提高;开办“我的写字教育100招”讲坛,探讨交流写字教育经验;成立“甜甜汉字研究所”,开展汉字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汉字知识竞赛、书法家卡片收集、写字小报制作、队名题写、户外千人书法表演等等各种书法活动异彩纷呈。学校校园处处渗透写字教育的元素:楼顶上“个个端端正正写‘人’,写出端端正正‘人’字”的标语,时刻激励师生练好字、做好人;教学楼墙上历代书法家介绍、名家碑帖剪影,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书法教育氛围;“稚墨苑”内,孩子们自己的书法作品被镌刻到石头上,过道里、橱窗中展出的是新近的习作,校牌、校园各景点的名称都是学生书写……扎扎实实地写字教育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南通电视台、台湾中天电视台、新华社内参、《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等许多媒体,他们纷纷以各种形式报道学校的写字教育特色。江苏省教育学会授予“中国书法特色学校”的铜牌。

石港中学挖掘古镇诗词文化的丰厚底蕴,全面推行诗歌教育。他们将文天祥等历代著名诗人留在石港的诗篇收集注解,编成了校本教材《石渚之歌》,供同学们吟诵学习;筑建和修复了校园内的“洗笔池”、“九曲桥”、“御葬坟”、“喜闻峰”、“笑读亭”等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点,凸现了学校诗词教育特色;将反映石港地区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20多首竹枝词镌刻成百米碑廊,营造了浓郁的诗教氛围。学校经常开设古典诗词欣赏与写作的讲座,举办古典诗词创作与吟诵活动,开展诗词教育主题研讨活动。学生作品集《物华诗抄》已经出版了第三辑,近百首学生作品被省市刊物录用,学生在各种诗教活动中活跃了思想,开阔了心胸,激发了灵感,提高了素质;教师在诗教活动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养;学校依托诗教提升了办学品位,实现了特色化发展。

骑岸初中立足本土,开发了校本“乡土美术教育”特色课程。并主力开发了南通乡土美术教材,参与了《蓝印花布》、《展示设计》、《城市客厅》等省编美术教材板块的开发;学校成立了“文渊书画社”、“ 丁吉甫·刘子美大师工作室”。100%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书画培训,约15%的学生在书画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特长。在历届区、市校园艺术节、省书法展示赛中,学生美术书法作品获奖率远远高出同类学校。在南通市“纺院杯”学生平面设计大赛(现场)中,学校连续多年代表通州初中队参赛并蝉联电脑绘画冠军。学校还与施教区内骑岸小学、五总小学联手,共同成立了范仲淹研究小组、文天祥研究小组,将乡土文化的教育触角伸向了小学教育层面。

兴仁小学确立“以美育人”的理念,将艺术教育的重点定位在古典民族音乐教育上。他们建设了古筝教室,成立了民乐兴趣小组,将学校的书法、美术等各种教育与民乐教育有机结合,古典民族音乐教育成了学校的特色名片,学生多次在区、市各级文娱演出中精彩亮相。刘桥小学将当地的风筝文化加以提炼和重组,开发出了适合于小学生学习的风筝课程,从风筝的扎制到筝面的绘画,从风筝的传说到野外的放飞,学生在风筝课程中受到了文化的濡染、美术的熏陶,熟悉了手工技艺,锻炼了身体素质。风筝课程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特色载体。四安小学将硬笔书法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开发了硬笔书法课程。班级和学校都成立了硬笔书法兴趣小组,每天辟出专门时间用于硬笔书法练习,10多年的坚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关工委等部门评为“全国写字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关注生命的成长

中小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绽放生命的精彩。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关注生命成长的全部,而不是考试成绩、文化学习等某一个方面。通州教育界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断地探索着关注生命成长的完整的教育之路。

通州区实验小学提出了构建生命化校园的主张。他们依托校园内的古典园林——蕊春园,培植高低错落的香樟林,建设物种丰富的植物园、昆虫园、候鸟栖居园,形成了校园物态环境的生态化;出版《蕊春文库》,开发《蕊春探寻》校本教材,发行《蕊春报》,构建了富有特色的蕊春课程和蕊春文化;开展生命教育,让孩子了解生命、珍惜生命、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开展书香校园建设,举办各种文艺、科技、体育等兴趣小组,为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长提供丰富的支持;设计多彩阳光卡,实施多元发展的评价,营造宽松环境,为孩子成长加油。同时,学校还注意用学习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以实践丰富教师的生命体验,倡导反思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帮助教师寻获专业幸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系列的努力,有效地提升了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学校发展的品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人民教育》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对学校的办学特色给予了报道。

植树者必培其根,育人者必培其心。通州高中作为老牌的优质高中,集中了比较优秀的生源。近年来,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通州高中很早就关注到这一点,并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排解学习压力。学校引进了具有心理咨询专业资格的教师,指导全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分析典型心理案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问题排解路径;建设温馨和谐的心理咨询室,为部分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全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小报,为学生及时提供“心灵鸡汤”。学校还将心理教育的有关案例、思考和总结编辑成书,发放到每一位教师的手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应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能力,也为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健全的心理教育课程建设,很好地契合了学校的生源特征,在多次的心理问题检测中,全校心理问题发生率远远低于同类学校。心理教育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校成为全省知名的优质高中。

二爻中学在充分分析当前青少年成长特点和学校发展实际的基础过程中,逐渐明晰了自身的办学追求——“细节教育”。那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细微末节,挖掘牵一发动全身的教育契机,智慧创新教育手段的教育。在二爻中学校园内“因小而来,为大而去”的标语树立在醒目的位置,主题鲜明的“细节教育宣传栏”、与众不同的“课堂细节40条”、条分缕析的“细节教育评比窗”、实实在在的“小小练19条”……无不展示着细节教育的追求。学校的教师能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学生的姓名,以迎宾小姐的标准动作邀请学生发言,在学生生日的当天地上祝福卡片。学校的电子显示屏每天播出天气预报,提醒学生增减衣物,家校通的短信中,每天都发送家教知识;校长的电话号码广而告之;家长接待室的装潢布置全校最好。在这里学校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更有生命成长的整体质量。

刘桥中学长期坚持开展以防震减灾为核心内容的科技教育活动,学校自主开发了《防震减灾常识》课程,在学生中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课;定期进行地震知识普及展览;定期邀请地震局的有关专家到学校作知识讲座;将“苏12地震观测井”作为校外科普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每年组织一次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组建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队,深入社区和附近学校进行宣传;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开展重大灾情紧急疏散演练。抗震减灾科普教育已经有一开始的“一个小组、几样器材,若干次活动”,逐步发展为全校性的特色课程,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中不仅学会许多了地震知识,更感悟了生命的珍贵,探索未知世界的魅力。

“满架新蕾一院香”,“创特升格”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校的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的热情,许多学校积极梳理自身的办学思路,挖掘自身的办学潜力,开始有意识地培植自身的办学特色,并依托特色建设,提升办学整体质量。除了上面提到的学校以外,通州还有不少学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川港中学根据外来学生较多的特点,开展“关爱他人”的教育,让更多的外来学生较好地融入到学校集体之中;川港中心幼儿园根据当前独生子女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爱心教育”特色,教育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张謇学校将张謇先生确立的“勤逊”校训,加以挖掘整理,编写了《走近张謇》脚本教材,利用张謇的思想文化资源,开展以张謇研究为特色的教育活动,形成了新明的特色。四安中学将享受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享受学习,引导教师学会享受工作。通州区学校特色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鲜明的趋势,“创特升格”活动成为引领全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旋律。

(杨晓华 区教育局办公室)

CopyRight @ 2008-2017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7020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