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实”而更有神韵
张红娟
【教学案情】
这是一节区级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的《嫦娥奔月》一课。课文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百姓免于受苦,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故事,意在让学生感受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这节课上,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面对气势汹汹的逢蒙,嫦娥是怎么做的?
生:她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师:对吗?“周旋”是什么意思?嫦娥与逄蒙如何周旋?同桌讨论讨论。
(生同桌二人小声讨论)
师:什么是“周旋”?
生:周旋就是和坏人做斗争。
师:那么嫦娥是如何与逢蒙周旋的?我们来表演表演。我来演逢蒙(师拿起一教棒,提高音量)注意啊,我现在是手提宝剑啊!谁来演嫦娥?
(众生不好意思地笑,几个人举手)
师(作凶恶状,指着生1大声):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
生1(笑着):我这儿根本就没有仙药。
师:(大声重复)我现在可是手里提着宝剑啊!(指着生2)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
生2(笑着耸耸肩):仙药?你有本事自己找出来啊!
师:你们得和我周旋呀!我手里提着宝剑哪!(指着生3大声重复)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
生3:你有没有搞错了,我这里没有什么仙药。
(“嫦娥”们看着“逢蒙”无奈、着急的样子嬉笑。师只好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诊断分析】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更好地感受嫦娥机智的一面。设计思路很清晰:找到“周旋”→理解“周旋”→讨论“周旋”→表演“周旋”。然而审视课堂,教学并没有把设计点一一落实,尤其是表演环节,学生一直未能走进角色,到表演结束仍然无法体会到嫦娥与逄蒙周旋时的机智,更体会不到她在情急之下吞仙药的果断与壮烈。反思这一教学片段,存在以下问题:
一、词语理解不充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抓住“周旋”一词做文章,一开始就让学生理解该词,但是并没有能够理解到位。教师指名一生回答该词的意思,当学生回答后不置可否,未能及时处理课堂生成,错过了碰撞思维火花的最佳时机,没能为后面的表演环节做好充分的铺垫。对于“周旋”一词的理解,一带而过,有走过场的感觉,成为为了进行表演而设置的“添头”。
二、课堂表演不成功。成功的课堂表演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之上,这样才能把教学信息以最生动的模式传递到学生的大脑,使其接受并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和学生分别体验了嫦娥和逢蒙的角色,共同表演了“嫦娥周旋逄蒙”一幕。由于前一个教学环节的失误,学生把“周旋”一词理解为“撒谎”“挑衅刺激”“坚决抵抗”等意思,导致学生对嫦娥的机智缺少真切的感悟,在整个表演中把自己架空在真实的情感与氛围之外。尽管教者反复提示“我手里提着宝剑哪”,学生还是不能与“逢蒙”真正周旋,表演不但没有让学生进入角色,反而引起学生的嬉笑。这种表演活动非但未能为本节课添上亮丽的一笔,却遗憾地成了课堂教学中的“败笔”。
三、教学重点不明晰。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5—8小节,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体会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嫦娥与逢蒙周旋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嫦娥机智的一面,但课文只是一笔带过,所以耗费这么长的时间揣摩、表演有点小题大做。嫦娥情急之时吞下仙药,一连几个动作描写体现了她的正直、果敢,教者却一语带过,教学重点不够明晰。
随着课改的持续推进,来自教学实践中的泛语文、窄语文现象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语文课堂要返璞归真,简简单单,实实在在。以上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调整:
一、词语教学要扎实
在教学“周旋”一词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逢蒙手持宝剑,威逼嫦娥,来者不善;嫦娥善良,弱小,机智。两者力量悬殊,如果硬碰,后果可以想象。“嫦娥在危急时刻会如何设法保住仙药又保护自己呢?你还在生活中看到过“周旋”吗?”这样设计词语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周旋”的含义,同时也从中领悟到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词语是组成语文材料的基本要素,是学习语文的“本”,“本固”才能“枝荣”。如果忽略甚至放弃词语教学,学生怎么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呢?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应该流于形式,而应该扎扎实实。
二、教学重点要准实
在这节课上,教者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对“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的人吗”进行句式训练,接下来就围绕“周旋”教学,把“逢蒙逼药”展开来,尽管突出了逢蒙奸诈凶残和嫦娥机智的特点,却没有点出嫦娥的心理活动正是她“为民着想”的写照;而“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的行为举动充分表现了她舍己为民的品质,教者却引导学生一读而过,把“嫦娥吞药”处理得非常仓促。嫦娥是一位心地善良、勇敢机智、舍己为民的人,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进行感悟,才可能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在文字中感受到嫦娥的人物形象。
三、课堂表演要真实
课堂表演是一种艺术手段,是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意蕴、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形式。在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否采用表演形式,教者应该谨慎对待:内容是否适合表演,表演能否把学生带入情境,能否促进学生对情感的深刻体会。
在教学这一片断时,当学生正确解读“周旋”一词后,教者可以启发学生围绕“嫦娥如何机智地和逢蒙周旋”进行讨论,做到化静态为动态,用想象说话的方式替代表演形式,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时走进文本表达的情境,走进嫦娥的内心深处,真实体会人物形象。
扎实的词语教学是根本,准实的教学重点是保证,真实的课堂表演是辅助。唯有这样,我们才会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高效。
(张丽娟通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