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正文
教育科研
基于个体实践的课堂改革——“从五分钟改变课堂”的个案反思
发布时间:2010-12-01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

基于个体实践的课堂改革

——“从五分钟改变课堂”的个案反思

瞿建东

在我完成一轮原课程体系的教学之后,江苏省高中也进入新课程改革。这样,我搭了原课程体系的末班车,同时也乘上了新课程改革的首班车。在高考的评价体系下,大家对课程改革普遍抱着小心翼翼的态度,沾沾水,又缩回脚。若是成绩砸了,任何改革都不被看好。走出去听课,尤其是到一些传统“明星学校”听“明星教师”的课,得个“也不过如此”的结论。可是一位年轻教师的使命感,让我思考的更多一些:该从何处找到理论培训在课堂的落脚点?该从何处在迷人眼的“示范课”中找到新课程的“常态”?如何把外在的课程改革变成符合自我意志的“我的课堂改革”?

所有人都会发现他们处在由冲突的力量即推动力和阻碍力所构成的环境中。……当推动力开始强于阻碍力,就会引发改革行动。只要推动力更为强劲,改革就会继续。

——勒温 转引自《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第三版第319页

在一次江苏省生物新课程研讨会上,人教社的朱正威先生对几节公开课作了点评,最后他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一节课开始阶段不给学生时间问这节课要明白什么?一节课后不留时间给学生还要质疑什么?这一点评恰恰暴露出当今热闹的课程改革仍然不自觉地停留在以教师的教为核心的而非学生的学为核心的尴尬局面。恰是这句话也拨开我苦苦思索心结,开始“我的课堂改革”草根之路。“做事要宁浅勿深,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宁近勿远”(朱熹),我的做法是每堂课最后环节必留至少五分钟自由支配时间给学生,可以质疑、提问、总结、探讨,介绍生物新闻,创新作业等。走到现在,我越来越自信这一小步的意义,对薄薄的《课程标准》也逐渐体悟。用实践打开一扇窗,看到的却是满园春色。以下是我三年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呼唤、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钟启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第264页

开始的时候我很不放心,课堂时间利用不足这是与过去的课堂规定相违背的。一是担心浪费时间,每节课五分钟,一周就是溜走了一节课的时间。二是担心教师威严丢失,学生的质疑是无止境的,我的知识权威不就无形丢失了吗?三是担心班级农村学生多,都经过初中三年大量的试题训练来的,万一冷场多了,这样的改革就会自然流产。四是担心是否会影响班级学习氛围,因为我同时还是班主任。五是这毕竟要经过高考检验的学科,在高考前还要经过大大小小的各类测试和排名的考验。

1.在制度上保证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时间可以细分为完成制度化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必要学习时间和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前者主要由老师具体控制的、用于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后者由学生自主控制。我决定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和分配制度化,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最后环节在制度上给学生的五分钟自由支配时间,并逐步探索合理分配和利用学生的自由时间的方式。为了挤出五分钟时间,每一堂教学活动前,对整个课堂进行规划,系统分析课堂中时间的利用方式,同时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目标细分为行动计划,从而确定何种方式最有利于实现目标。

一方面科学分配必要学习时间。让学生真正拥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就必须在自由支配时间之外,让学生科学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其余课堂时间。一节课中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是上课后的5-20分钟。一节课的前5分钟,学生的思维要从休息和其他思维中逐渐转移过来,这就需要老师设计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较短时间引入课题,避免小题大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不讲,精心设计课堂程序及过渡。若课堂各个环节中的时间都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则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就有了。

另一方面减少课堂中各环节的无效时间。减少课堂中的无效时间就是避免低效环节占用时间过多,诸如无效的讲解、重复的练习、无意义的问题及过度发散等。一是把握课堂问题设计难度,增强课堂实效性。把设计的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用紧凑有序的阶梯式情境来节约探究时间,降低探究成本,增强探究效率。探究情境的切入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层递结构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循序渐进,不为“探究”而探究。三是构思铺垫,适当的铺垫是减少教学消耗的重要举措,垫得过高或过低都不利学生“摘桃子”。突破重点、难点尤其需要适当的铺垫,特别是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教材,抓住重要概念和思维方式。

2.高效、有效地利用五分钟自由支配时间

五分钟自由支配时间怎么用?我的想法是这段时间主要让学生用作质疑及质疑后的讨论、解答和总结。质疑不是教师的“精心提问”,而是学生自我建构下的有感而发,有疑而问,课堂从学生质疑再次出发。

一开始担心学生不会质疑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有问题呢?从非自由支配时间里获取,提供一个给学生质疑的平台。为了让学生能提出问题来,“自学”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交任务——“围绕目标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时养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有价值的问题整理出来的习惯,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整理。如此,在教师提供了质疑平台时,学生自然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一次成功的质疑,学生自然会树立起学习自信,这种情绪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其次担心质疑水准不高。作为教师无不希望学生的质疑有价值,而这种价值体现在自由时间内的“质疑”思维是否紧扣目标。为此,教师需要做的首先是要注意在“感知目标”环节,通过学生的交流,真正将实现目标变成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其次是在思考与交流中不断做有目的的强化。不仅激发思维,而且能专注于当堂学习的目标,这样的质疑会格外有效。同时,学生有时产生的目标未免肤浅,所以要强调与同学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出来。实践证明,教师的引领与强化会让全班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变得格外积极而有效。这样离题现象也大大减少。

3.构建宽松和谐的“质疑”氛围

如何营造一个积极宽松的“质疑”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支配时间内成为“质疑”的主体?我提出质疑的标准:不忌讳答案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不当,不担心老师的责备,不担心同学们的嘲弄。同样,从教师的角度也要作出努力:一是要赏识有度,采用多种多样的尊重或鼓励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学为乐,以思为乐,敢于向困难挑战。二是不要一味地显示自己的“博学”,而是要真切灵活地关注学生,以思想激活思想,以个性启发个性,注重学生自我探究。抓住学生的质疑,生成新的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把五分钟自由支配时间打造成学生最盼望的时刻。

一线的教师最有资格对学校应给学生什么知识、怎么组织这些知识、用什么方法评价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等问题进行回答。这样,教师就不再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魏国栋 吕达 《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 第351页

1.课堂的变化

短短五分钟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师生、生生交往互动,课堂不再是知识“克隆”,而是引导学生视界和思维发展的场所。五分钟自由支配时间同时也影响到教师把握整堂课的情绪,心中装着的是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努力让课堂处于一种流变状态。

孟德尔遗传定律,这个已不知讲了多少遍的内容,在授课之末的五分钟时间里,学生提出许多印象深刻的问题: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充满了偶然性,如果他当时选择的不是豌豆,而用动物做实验能否得出结论?②孟德尔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可能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存在,当时与事物本身的质无关吗?③从孟德尔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为什么我们自然科学奖每年都轮空,这是缺少观察和积累。

课堂在学生质疑和提问中从而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有的质疑可以当堂解决,有的还需要大家下课上网查资料。其中有过程方法的价值,有智能开发的价值,有情感体验的价值,有态度形成的价值,有价值观引导的价值。不需教师最后画龙点睛,也能实现三维目标一体化。质疑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反而使学生对遗传定律的学习更加深化。同学们通过质疑更能体验这一定律的科学探索过程,了解孟德尔的探索方法;也在质疑中略微懂得了后人是怎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仅掌握了科学结论,而且懂得科学精神的重要;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比较和鉴别、质疑和思考。所以五分钟的自由支配时间让每堂课都有生成。每节课都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投入,互动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心中有底。

2.老师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每堂课后自觉地反思和整理。反思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让我不断省视我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其成为推动我更好完善下一节课的基本动力。

首先对备课认识发生变化。由于课上我支配的时间减少,就必须多花功夫在课外,精心准备好学案,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等。短短五分钟,学生会发问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必须课前认真“备自己”,压力也更大。

其次对学生的认识发生变化,并由此过渡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以往总怕学生的时间空下来,会给学生安排“额外”的事。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学生失去自我,现在给学生充分的心灵自由、议论自由,学生的创造力就迸发,学生的激情和活力就四溢。

3.学生的变化

在生物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支配五分钟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了课堂自由支配时间,学生能制定和执行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此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第二、有了课堂自由支配时间,学生就能对生物学科进行针对性的深入学习,以此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第三、有了课堂自由支配时间,学生就能获得相对独处的时间,经过“冷清—热闹—冷静”之后,学生会进行深刻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并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和同学交往,以此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有了课堂自由支配时间,学生就能够通过自由时间的利用,领略时间的价值,在实践中提高支配和使用机动时间的能力。

(瞿建东 姜灶中学)

CopyRight @ 2008-2017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7020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