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安中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部网
 首页  学校概况  教育信息  校园快讯  教育科研  教师频道  学生天地  德育之窗  招生信息  教育督导 
 
 
 
教师频道
 教职工风采 
 教工之家 
 经验交流 
 教师随笔 
 
  教师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师随笔 > 正文
 
酒店北街的记忆【严佑森】
2021-03-24 11:15   审核人:

酒店北街的记忆

严佑森 2019.10

在通州西北腹地有一名不经传的农村小集镇——四安镇。旧名“陈家酒店”,形成于清初。据传因一陈姓酒店卖药酒为人治病有特效而始得其名。

镇旁有一条古河道,酒店人称之为西大河,亦称“龙游河”。这条河是石港到通城最便捷的航运水道,四安镇傍河而建。原先临河而居的只有几户人家,随着河运的日趋繁忙,南来北往的商船在此停靠,开店做生意的商铺渐多,久而久之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集镇。这条河流到镇中心位置与一条东西向的无名小河交叉,把镇分为南北两部分,用一平板小桥连接南北两岸。在横河北边的那条街称之为酒店北街,它是全镇最热闹的商业街,也是四安镇的发祥之地。

北街头东侧有座大桥,钢筋混凝土的桥桩、枕头,上铺木板,桥很高,名叫东洋桥,横跨在西大河上,河东村民由此桥进入北街。站在高高的大桥上极目四望,乡野美景尽收眼底。向北看,宽阔的河面上白帆点点,船只穿梭,颇有百舸争流的气势。河两岸芦苇丛生,青萃摇曳。纤夫的号子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向西南看,大河波光粼粼,呈S型穿镇而过。一大片黑压压的屋舍静卧在河的西侧,清晨炊烟袅袅,鸡鸣犬吠,野趣横生,令人心旷神怡。有人说石港古镇有七十二个半庙,而四安镇只有一庙一寺。那就是横河南的玉佛寺,横河北的祖师庙。祖师庙座落在北街的最北端,虽算不上名庙古剎,但其历史悠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58年拆庙时,大殿横梁上刻有,“徐百通捐赠,清道光元年”的字样,是为建庙时间的佐证。庙的占地面积不算大,庙房不算多,但其主殿却是歇山顶式建筑,耸立在一米多高的平台上,斗栱飞檐,气势恢弘。右有魁星阁,左有城隍宫两配殿。主殿前有棵高大挺拔的古银杏树,与北二、三里的南三官殿内现存的古银杏树遥遥相对,为北街增色不少。可惜的是这棵古银杏树在大跃进时代因人为原因而枯死,令人扼腕叹息!过去的祖师庙,道场频繁,香火鼎盛。最热闹的要数一年两次的庙会——二月二和十月朝。每逢庙会,周边村民蜂拥而至,原本狭窄的北街挤得水泄不通。出巡时,两副八人大轿抬着城隍老爷和城隍太太,和玉佛寺供奉的都天菩萨,鸣锣开道,浩浩荡荡向南缓行。一时间钟磬齐鸣,喇叭声声,旗幡历历,鞭炮炸响。舞龙灯的、踩高翘的、打连厢的,还有那些手捧香烛的善男信女紧随其后。街上富裕点的居民沿街摆上供菜,顶礼膜拜,以祈福消灾。一年两次的庙会给北街平添了古风古韵的色彩。

北街头有一条东西向,长约百米的横街,使整个北街呈“T”字型格局。横街西头有口古井,镇上老人也不知这口井何时所造。花岗岩井栏上被井绳勒下一道道两三厘米深的凹槽,无不向人们昭示历史的沧桑。井的斜对面还有一处贞节牌坊,坊前有十来米高的花岗岩石牌楼,上面正中横梁匾额上书有“圣旨”二字。一对威武石狮分立两旁。牌楼后有一青石龟,上驮一方一米多高的青石碑,上刻贞婦烈女的姓名,虽经年累月,但字迹尚依稀可见。整个贞节坊显得庄重肃穆,而又阴森可怖。与其说贞节牌坊是为那些贞婦烈女树碑立传,不如说在封建社会重压下妇女悲惨命运的历史见证。石牌坊早已不见踪迹,唯有那对花岗岩石狮幸存下来,现成了四安中学的镇校之物。

北街南北长不过二百余米,宽不过两三米,街面全用大小不一的麻石、青石铺就。经年累月风雨的冲刷、行人的踩踏、车辆的碾压使原本凹凸不平的街面变得平整而光滑,给人们留下厚重的岁月印记。对合头的街道两旁大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屋。傍河的民房,有几处建有吊脚河房,房下是清澈见底的河道,对岸长满青萃的芦苇,给北街带来南国水乡的风味。夏日傍晚,一拨拨顽童拖着木鞋板儿在石街上由南向北,由北向南来回走动,发出颇有节奏的“踢跶、踢跶”的声响,给北街平添了几许生气。灰蒙蒙的瓦楞上的长满尺把高的瓦楞草,在微风中“嗖嗖”作响,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北街的古往今来。 北街虽不长,但各式店铺`一有挨一家。铁匠店、银匠店、染坊店、杂货店、药店、肉店、酒店、茶食店、缸爿店、汤圆店、八鲜行等等应有尽有,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六肺,一应俱全”。要说有点名气的店铺要数街北头卜天顺南北货店,店主是从镇江迁来的,为人厚道,童叟无欺,且货真价实,经营有方,生意红火,积攒了些钱,建起四关厢的房屋,临街的店面房高大宽敞,后面朝东主屋,青砖小瓦,磨砖铺地,古色古香,至今尚在,总算给北街留下一处历史遗存。北街凌家狗候的小酒馆在全镇诸多酒店中最具特色。秘制的蹄筒肉、扎肝名闻遐迩。店面是临街一曲尺型柜台,上方掛一牌匾,上书一个大大的“酒”字,下面放一大酒罐,一排排锡酒壶摆放得整整齐齐。柜台旁摆几张小条桌,里间还辟有雅座。那些纤夫,船工、小商小贩坐在外间来一壶酒,一碟兰花豆站着喝,显得那样的侷促寒暄。那些富商乡绅则在里间雅座,来一壶好酒,要一盘扎蹄、扎肝坐着喝,边吃边聊,边欣赏河边的美景,最后来一碗盖浇牛肉面,显得那么的悠闲自得。中街上姜老大的茶食店久具盛名。茶食品种繁多,尤以雪枣、麻枣,麻圆儿最佳。其制作工艺复杂,选材精细,还要选季节,控温度。旧时,这几样茶食与平潮的黄糖京枣、西亭脆饼、正场薰糕齐名,与之媲美。可惜战时经济萧条,物资匮乏,老师傅改行务农,以至工艺失传,后继无人。四安特产随之消声匿迹。中街上陈八老的汤圆店远近闻名。做汤圆选用的是上等的糯米粉,馅儿有荤有素,有咸有甜,老少皆宜。做时用一平底大竹匾,掛在房梁上,先放入馅儿,然后渐次加入米粉,来回滚动,馅儿粘着米粉,越滚越大,滚成小孩拳头大即止。刚出锅的汤圆,晶莹剔透,浑圆松软,令人垂涎欲滴,食后口角留香。北街南头,曹宝山家的茶馆店是北街的热闹之处,一天到晚茶客络绎不绝,三教九流各式人等在此品茶闲聊。一杯茶、一碟瓜子儿、一袋水烟。店内烟雾缭绕,欢声笑语,好一派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有一做裁缝的马照师傅,多才多艺,有时也来凑热闹,拿着唱道情的器具,给茶客们来一段里下河道情,唱得有板有眼,博得阵阵掌声。街南头还有个热闹之处——姜家大门堂。内有一个土戏台,常有些草台班子前来演出。有顾宝亭的班子,荀慧生的班子。演出的都是些传统京剧:《红娘》、《失街亭》、《打漁杀家》等,演出时,台上六盏汽油灯把天井照得如同白昼,台下人头攒动,台上的演唱声、锣鼓声和台下的喝彩声混杂一起,响彻夜空。也许耳濡沫染,一些北街居民闲时总爱哼上几句,有的还成了京剧票友。现今北街上成立了一家京剧票友社——“真趣社”,时常活动,可谓是北街人对京剧文化的一种传承。解放初,镇上成立了文工团,也常在姜家大门堂演出。剧目有《越扑越旺的烈火》、《海上渔歌》、《飞石山》、《枯井沉冤》等,大都剧目都是自编、自导、自演,深得老百姓喜爱。其中《越扑越旺的烈火》曾赴省参加文艺汇演,荣获演出一等奖。这要归功于街北头卜天顺家的长子卜华鹏。此人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天资聪慧,从小喜欢文艺,可以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该剧就是他根据原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杨明的同名小说改编,由他亲自执导,要说四安镇的能人名人非他莫属。

每逢过时过节,北街更是热闹非凡。上街的四乡八邻熙熙攘攘,比肩接踵,所有店家顾客盈门,生意红火。还有那些算命打卦的、耍把戏的、补锅的、车锭子的、卖狗皮膏药的……见缝插针,在街两旁摆摊设位,连招呼带吆喝,招揽生意,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酒店北街虽没深宅大院、富商巨贾,亦无名人大家,但北街人民风淳朴,憨厚诚实,互帮互爱,古人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风尚,在这里演绎得淋漓尽至,生动感人。据史料记载,八十年前北街曾爆发了一场霍乱瘟疫,好多居民被染上,有的一命呜呼,有的命悬一线。“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是那时悲惨境地的真实写照。但北街居民上下一心,临危解难。有住房宽裕的人家,塍出空房,用作患者的隔离房,有的四处奔走,寻医问药,有的自掏腰包买来生石灰进行消毒。好像上天眷顾北街那些善良的人们,居然遏制住瘟疫的蔓延,大多患者起死回生。这在那个缺医少药,医疗条件极差的年代,简直不可思议,真是个奇迹!常来姜家大门堂演出的草台班子,有时遇到连续阴雨开不了场,那些分散住在居民家的艺人,挣不了钱,日常生活也维持不了,本不富裕的北街居民康慨解囊,他家一升米,你家一瓢粯子,一梱蔬菜,帮助艺人渡过难关。那些艺人心存感恩之心。59年四安新剧场落成,特邀南通京剧团前来演出,其中就有不少受恩北街居民的艺人,他们送来戏票,邀请有关居民观看演出。北街有个叫陆九的孤寡老人,一年到头为居民打更巡夜。尤其从除夕到正月十八落灯,夜里八、九点到后半夜,手持竹梆,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来来回回,边敲竹梆,边喊:“火烛当心,火烛小心,伢儿睡里头,大人睡外头,水缸倒满头”,那“笃笃”的竹梆声,嗓哑的喊叫声,久久回荡在漆黑的夜空,它时刻提醒着人们谨防火灾,陆九老人不愧是镇上最早的义务消防员。虽然他过世多年,但他的名字,至今记忆犹新。一个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无不彰显北街人真、善、美的心灵!

在抗日战争年代,革命的烽火燃烧到原本平静的酒店北街。在街北头王家染坊的南隔壁,有爿不起眼的店面,取名为“公兴商店”,仅卖些日杂货。虽不起眼,但却是中共江北特委秘密联络站,大江南北一批批爱国人士,热血青年,由此护送到抗日根据地,同时收集、传递通、如、启、海日伪情报,为壮大抗日阵营,为新四军东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后,那些曾在联络站工作的革命前辈来此驻足沉思,追溯昔日战斗的日日夜夜;那些从这里护送出去而后成了身经百战的将军们风尘扑扑来到北街,寻觅“公兴商店”的踪迹,那些电视剧的编导,电视台的记者们纷至踏来,搜集宝贵的革命素材,为默默无闻的北街增光添彩。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原来的酒店北街现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一条充满现代气息的全新的酒店北街。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北街居民,老的北街永远是他们心中的丰碑!她象一杯浓浓的陈酿,香远溢清,渗透人们的心田!

作者系南通市通州区四安中学副校长 语文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关闭窗口

南通市通州区四安中学  地址:南通通州区兴仁镇四安社区文卫路7号
电话:051380606900  邮编:22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