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导动态
研若水督导 促教育发展
发布日期:2018-05-08浏览次数:字号:[ ]

研若水督导  促教育发展

——通州区督学发展科研沙龙第三次会议侧记

为进一步推动通州特色若水督导文化建设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 53 上午,督导室驻室人员、区督学发展科研沙龙全体成员在区责任督学管理中心会议室举行了专题研讨,督导室专职干事邵敏华校长主持了本次沙龙活动。

督导办主任顾涧冰首先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详细介绍了当前督导工作的重点,着重阐述了若水督导文化作为课题研究的品牌提升意义,并对沙龙成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希望。

周汉平、刘剑、凌志杰、王铭锋、张新国、邵敏华、张春华等沙龙成员围绕“基于地域特色的“若水”督导文化建设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主题,展开了深层次研讨。大家从水的品格展开,结合我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状况,探讨了若水督导的理论背景、研究内涵与操作途径。

大家一致认为,我区积极探索若水督导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品牌价值,意义重大。通州若水督导有广泛影响,《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南通日报·南通教育》等新闻媒体作了充分报道,对若水督导给予高度肯定,以此为重点,我区顺利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国家级验收。若水督导文化的建构是督导观念的一次进步,对于推进教育督导工作尤其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积淀、实现文化引领,有着重要意义。

全体沙龙成员深感,探索若水督导,就要在理论上寻根溯源,较全面地把握若水督导的内涵,厘清若水督导的文化走向。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督导之道,莫过于此。若水督导文化形成丰富的过程,应该是全体督导人不断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内核应是“督导有度,润物无声”。 通州教育督导人应以水观照,从水的特性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定位,即教育督导应该是助推学校发展的德性之举,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作为第三只眼,在慧眼看教育的同时,首要的是秉持教育的情怀,有仁爱之心;督导进程中有包容的胸怀,纲举目张,张弛有度,不畏难、有智慧,正直立身,勤勉处事,用心做好督导工作,为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的教育生活作出督导人的努力。

经过热烈的研讨,与会成员达成共识,即若水督导,要理顺三种关系:一是教育督导工作者之间是一种共享的关系,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形成特色;二是教育督导与学校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促进生长;三是教育督导与教育之间是一种共荣的关系,内外结合,表里如一,互为支撑。若水督导文化应实现三个鲜明的指向,即指向常态,关注常态,推动学校的自我净化,良性循环;指向改良,关注改良,推动学校的自我革新,焕发活力;指向提升,关注提升,推动学校的自我塑造,建设品牌

会议最后,区责任督学管理中心副主任丁建对本次沙龙活动作了总结发言,他从自身学校管理的实践谈起,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做有意义的事”,鼓励大家进一步厘清研究的价值,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为实现若水督导文化建构的品牌效应做出更大的贡献。

 


 

(区责任督学 金北学校副校长 张春华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闻投稿邮箱:tzjyxw@163.com 
建议IE6.0,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0028272号-1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