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报告
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依据《南通市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标准》(初中),通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会同区直属督导责任区,组织部分区政府督学、责任督学、教学骨干,于2016年11月24日和2017年1 月9日,对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进行了素质教育督导考核。期间,督评组听取了学校校长丁建的工作汇报;随机听课25节,其中优秀课14节,良好课11节,优课率56%;实地考察了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校本课程研发展示区等场所;观摩了学生社团活动;查阅了大量案卷资料;召开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3个座谈会,其中教师座谈会14人,学生座谈会30人,家长、社区人员座谈会13人;个别访谈3 人。在此基础上,督评组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大组交流,形成了督导考核的初步意见,并与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代表进行了反馈。
一、主要成绩及亮点
(一)推行依法治校,学校管理民主科学。
学校秉承“崇德厚学”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以师为本,提高质量;以校为本,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目标,以“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欢、教师自豪”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坚持把校务公开作为依法治校的核心内容,通过教师大会、行政办公会、教职工大会、党政联席会、家长会及时公布学校政务、事务、财务,实行校务公开,增加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按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和制定方案。不随意增减课时和增加课程难度。切实加强体育艺术教育,每周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进行,定期举办运动会和文体艺术节。学校开设了诗教、生肖集邮、科技、舞蹈、音乐、球类、经典诵读等十多个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建立了科学全面的教师考核评价和学生素质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坚持立德树人,德育机制不断创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导向,积极推进“八礼四仪”的养成教育。按照“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思路,抓好政教处、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会、班委会建设,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加强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完善德育网络,形成有效德育体系,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与学校管理全过程,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黑板报、校园网等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和教育。扎实开展生肖个性化邮票青少年设计大赛、救护知识培训、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结对帮扶困难学生等德育活动,提高德育实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班风学风校风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聚焦“学的课堂”,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筑牢质量提升基础。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主阵地,大力开展“学的课堂”研究,建立有效机制,要求教师真正解决满堂讲、满堂灌的模式,坚持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激励”,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学生学有所得的地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校结合课题研究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多次举办了“石中之秋”教学节公开课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类教学比赛、征文大赛,积极做好学校及教师“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学校还成立了教学督导室,对全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师备课等关键环节进行督导和检查。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档案,通过集体备课、小组研课、推门听课和开门评课的方式,引导和督促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拓宽教育视野,校园文化彰显特色。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成立了生肖集邮协会、物华诗社、石中之声合唱团等十多个学生艺术社团,已成功举办了19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构建了具有石港中学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学校加大投入,加强社团阵地建设,新建1000平方米的艺术展览、活动室,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了条件保障。学校充分利用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开展校园诗教活动,创出了诗教特色。学生社团“物华诗社”开展系列活动,起到了诗教龙头作用,带动了全校诗教活动的蓬勃开展,学生读诗、讲诗、写诗蔚然成风,校园诗教已逐渐成为石中的一个品牌。学校多次被省教育学会授予“江苏省校园诗教先进单位”称号,有关经验在全国校园诗教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学校集邮协会以活动为平台,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鉴赏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连续参加六届全国生肖个性化邮票青少年设计大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使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呈现令人欣喜的局面。
二、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老龄化日趋明显,学校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新教育理念、新课程的领悟不够深,课堂效率有待提高。
2.学校推进课堂改革力度不够大,在“学的课堂”建设方面尚未创出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特色之路、成功之路。
3.学校特色还需进一步提炼和打造。随着学校的转型,原有的“诗教”、“集邮”等特色文化内涵和形式应随之升格,才能与现有学校办学目标相匹配。
三、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与调整,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队伍,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作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研科研能力、提高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切实加强优秀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把高效、优质落到实处。
2.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入贯彻南通市课堂教学“十二字”基本要求,加大“学的课堂”建设力度,充分挖掘师生潜能,为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
3. 进一步明确学校转型后的办学目标。学校要进一步秉承优秀的办学传统,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理念。强化质量意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质量求发展;强化竞争意识,走品牌发展的道路,以竞争促发展;强化创新意识,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以创新谋发展。在原有的“诗教”、“集邮”等特色文化建设取得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努力挖掘社会资源,积极争取政策资源,精心打磨,使之成为学校靓丽的品牌。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通州区直属教育督导责任区督学组
2017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