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导公报
通州区实验中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报告
发布日期:2017-03-28浏览次数:字号:[ ]

 

通州区实验中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报告

 

  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依据《南通市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标准》(初中),通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会同通中教育督导责任区,组织部分政府督学、责任督学,于2017315日,对通州区实验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督导考核。期间,听取了严蓉校长的工作汇报,随机听、巡课13节,其中优秀课8节,优秀率61.5,实地考察了各功能室和校园环境,观摩了学生跑操和社团活动,查阅了学校近年来实施素质教育软件资料,召开了中层干部、教师、家长等座谈会,对校级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学生卷101份、教师卷20份,家长卷10份。在此基础上,督评组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大组交流,形成了督导考核初步意见,并向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代表进行了反馈。

  督评组认为,实验中学在区教育局领导下,牢牢把握初高中分离的转型契机,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厘清办学思路,恪守“以学愈愚”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以“知识即美德,教育即生长”为办学理念,弘扬“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崇爱、崇真、崇严、崇活”的教风和“尚诚、尚勤、尚强、尚新”的学风。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杰出组织奖”、“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初中课程建设特色学校”、“南通市教育系统工人先锋号”、“ 南通市智能物联网竞赛冠军”、“南通市教育机器人竞赛学校团体一等奖”、“通州区2015年度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主要成绩与亮点

( )坚持文化立校,明晰办学目标,建设高品质学校。

  2015年暑期,学校实施初高中分离,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学校充分认识到要真正实现品质提升,不仅需要传承好百年校训的精髓,也亟待学校文化的不断创新、再次“生长”。在理性思辨学校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植根于“以学愈愚”校训的“慧学养正”文化特色。在深入理解“慧学养正”文化内涵和宗旨的基础上,学校紧密结合发展历史、校园环境、师资建设和学生情况等,确立了践行“慧学养正”文化的主要路径,即培养“慧仁”教师、培育“慧能”学生、构建“慧学”课堂、建设“慧美”校园,目标聚焦于学校和师生的发展

  为了使“慧学养正”文化植根于师生的心田,引领学校的发展,2016年对“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订进行了精密设计,围绕培养“慧仁”教师、培育“慧能”学生、构建“慧学”课堂、建设“慧美”校园目标,充分吸收了师生、家长、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和督导部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既尊重了历史,又结合了现实,几易其稿,确保了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同时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并利用各个环节和场景进行展示,提高了师生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让师生在明晰的工作目标中,行动有准则,办学有方向。

  校园文化的打造,使学校人心凝聚、精神焕发,呈现一派勃勃生机,行政管理和谐通畅,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着和美共进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志,和谐共享的情操,整个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谐气氛,正向着高品质学校阔步迈进。

(二)强化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成长,打造高效率团队。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善管理、懂管理的班子,追求科学、廉实、卓越的班子形象,全体班子成员领导有能力、工作有活力。建立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让教师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实行校务公开,健全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事务,学校均要进行集体讨论研究,作出决定。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实行民主管理和科学监督,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十分重视师德教育,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四有好教师”标准,学习“通州好人”宋英等模范人物的事迹,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健康运行,涌现出一批朝气蓬勃、敬业上进、智慧仁爱的优秀教师。

  学校积极构筑教师人才高地,全面落实教师培养措施,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工作计划中,每年都对教师培训提出明确要求,教师人人有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学校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教师培训力度大,形式多样。学校先后有数十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级研修与培训。学校积极落实区教育局“1+1+1”行动要求,结伴学习,走向深度发展,通过同课异构、同讲互评、集体备课展示交流等形式,充分发挥了教育集团教学管理成功经验的导向及辐射作用。20163月,学校承办了“优化课堂生态,促进生命成长”大型教学研讨活动,徐州市铜山区教育考察团观摩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慧美”校园建设和“慧学”课堂打造都给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过定任务、压担子,学校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科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目前,学校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5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0人。20152016学年,有近30人分别在省、市和区级各类优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三)优化教学常规,推进高效课堂,实现高质量目标。

  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学校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慧学”课堂的构建,以南通市课改方针为导向,凸显李庾南实验学校“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基本结构设计为:目标告知→自学生疑→互助释疑→精彩展示→当堂反馈。让课堂和智力活动充满生命活力,让每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修身,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慧学”课堂的构建,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悄悄的改变,他们更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更注重学生学力的生成与培养。以“慧学”课堂建设为抓手,学校教学研讨活动常态化推进,各备课组每周开设校级公开课、青蓝工程师徒互听共研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示范课、外出听课汇报课等各类课堂异彩纷呈,在一次次的打磨历练中,“慧学”课堂不断迈向更高境界。一年来,学校有通州区级及以上公开课获得等级奖的比赛课81节,其中区级58节,南通市级21节,省级1节,国家级1节。2016年度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中,共有9人获得省优(其中5人晋级部优),获奖人数为全区初中学校第一。

“慧学”课堂的深入实施,促进了教学业绩显著提升,2016年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学校取得了全区地理第一、生物第二的优异成绩;初三英语口语考试,均分名列全区第一;2016年中考,全区总分前10名考生中学校占据5席;2017年通州高中创新班招生考试中,学校有20名学生被提前录取,录取人数位列通州区初中第一。

(四)开发校本课程,丰富社团活动,培养高素养学生。

  学校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着眼点,把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开设的《蓝印花布》校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蓝印花布发展史、民间工艺流程,引导学生传承、发展民间工艺,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同时,与百年“曹裕兴染坊”和南通本蓝工艺品公司结对,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学习不少于5次,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探究、团队合作精神。学校还根据校史校情和学生需要,建设了《乡土美术文化》、《地震灾害与抗震救灾》等九种校本课程。201612月,学校被江苏省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江苏省初中课程建设特色学校”称号。

  学校遵循“知识即美德,教育即生长”的办学理念,秉承“以学愈愚”的校训,以“规范国家课程、挖掘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为主题,把“社团与课程同行,课程与社团共美”作为奋斗目标,为学生终身有情趣地生活奠定基础。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究与实践,学校组建了金钥匙科技竞赛社团、物联网兴趣小组、丹青书画社、行知文学社、航模、创客教育、篮球队、足球队、器乐合奏团、心灵驿站等20余个学生社团,逐步完善符合校情的社团活动过程实施和评价体系。在边实践边探索的过程中,学校的社团逐步发展壮大,在省、市、区大赛活动中异军突起,仅20152016学年,在南通市教育机器人比赛中,11人参赛,7人获得特等奖,3人获得一等奖,学校同时获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在第22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2016)中,学校共有4位同学分别荣获江苏赛区全国一、二、三等奖,另有4位同学获省三等奖,获奖总数与级别在南通地区首屈一指。

  学校多人次、高密度的获奖,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全面素养,在满足了学生迫切的社团活动实践需求的同时,也丰富、发展了社团本身,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

二、存在问题

1.学校文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在初高中分离后,提出了打造“慧学养正”文化目标,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如何挖掘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科学厚重的学校文化,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继而凝聚为学校精神力量,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提炼。

2.学校师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结构性缺编、部分原高中教师一时难以完全适应初中教学要求、“老教师”比重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转。

3.学校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学校硬件仍存在短板,教学辅助用房紧缺,校内缺少多媒体报告厅和室内体育馆等场所,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有待及时更新等,这些已经明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和后续发展。

三、整改建议

1.提升学校文化,凝炼学校精神。要通过持续打造“慧学养正”文化,提炼具有感召力的学校精神,用学校的精神凝聚人心。要通过“慧学养正”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生长、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南通市一流、省内知名的初中品牌学校。

2.加强德能建设,锻造优质师资。要通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开展师德活动,激励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学校要重视和鼓励教师专业成长,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课评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效应,促进师资的整体优化。

3.实行多措并举,努力补齐短板。要抓住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的契机,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积极争取区政府、区教育局的支持,加快改进学校教育设施,使之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求。同时,积极寻求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努力扩足生源,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最佳效益。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通州区通中教育督导责任区督学组

                            2017年3月2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闻投稿邮箱:tzjyxw@163.com 
建议IE6.0,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0028272号-1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