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概览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菊花盛会

菊花盛会(雕塑)

 

【景点导航】菊寿堂前晚香阁东

【景致一览】

秋风起,菊花开。江海才俊孙儆见东篱园内秋意渐浓,便邀约清末状元张謇和东篱菊痴张蓁到蕊春园内游玩。

    秋阳铺满大地,葫芦池边姹紫嫣红,草色青青,飒飒的秋风像悠扬的笛声,给果实累累的秋天送来捷报。蕊春园多像一位健朗的先生!澄澈的池水是他明亮的眸子,茂盛的香樟是他挺拔的身躯,朗润的假山是他健美的臂膀,芬芳的菊园是他跳动的心房……

    孙儆气定神闲,就像他眼前的葫芦池水一般。恣意生长的菊花从石径深处蜿蜒而来,又不知疲倦地伸张而去。张謇动情地凝望前方,陷入了沉思。孙儆、张蓁不知先生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一袭青衫的张謇指点山水,手不释卷的孙儆激扬文字,妙手丹青的张蓁痴情花木,时而耳语,时而吟诵,时而争辩……热火的是才情与抱负,沉静的是诗与远方。三人行,一场赏菊、品菊、画菊、诵菊的邀约在天高云淡的秋阳下如期而至。

澳门科技大学博士孟舒女士设计的“菊花盛会”雕塑秉持人文与艺术的和谐,注重传统与未来的融合,为澄澈、灵动的葫芦池水又添一抹生动的倒影。波光粼粼中,仿佛那段往昔就在眼前……塑像底样“菊花盛会”已被南通博物苑收藏,陈列于南通博物苑核心展厅“濠南别业”内。

景韵文化

近代实业家张謇高擎起万众瞩目的思想标杆——友善、仁爱,激荡着开明绅士孙儆的教育情怀,孙氏私立小学校的创立,忘年的情谊开起久远的传承。“作育东篱”凝固了岁月的记忆,传唱着历史的佳话。

孙儆,字敬人,号沧叟,谥号文虢,是一位集经学家、教育家、收藏家、古文字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的资深学者,是我国甲骨学领域里的先驱者之一,为我国甲骨学领域里的先驱者之一。

孙儆坚持“教育救国”论,他在《东游笔记》中大声疾呼:“百事祖教育”,希望世人得到警醒。他热血沸腾:“遗子黄金一筐,不如兴学一方”,“乡里自治为匹夫应有之责,自治先教育,为当今不可缓之图”。他躬身力行,“敢以一己之精神,为乡里倡”,不愧为“兴学为民”的典范。

张蓁为人耿直孤高,因爱莳菊、擅画菊,自称“菊痴”。他生于艺术之家,父张樵山,酷爱昆曲,为金沙“道南社”主要成员之一。自幼受艺术熏陶,对绘事兴趣颇浓,十五、六岁正式作画,初显艺术才华与独特风,张謇赞其“尤精绘事”。“东篱菊痴”是对“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最好诠释。他的画作曾在法国巴黎书画展览会上荣获金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清末状元、开明绅士、东篱菊痴三人款步走在兴业重教的大道上,三位先贤忧国忧民,大爱无疆,情满人间。为了这段深情的历史,为了文化的传承,为了时代的发展,为了下一代的明亮与前方。“作育东篱”俨然成为了一座传道授业的大爱之碑,庭木发声,吟诵蕊春文化;贤哲踏瑞,书写江海风韵。

【景趣探索】

1.走一走:走进张謇故居,大生纱厂旧址,触摸、感受清末状元的兴业重教的大情怀。

2.写一写:观察雕像,揣摩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以“三人行”为题编一个动人的故事。

3.找一找:查找张謇、孙儆、张蓁的故事,进一步真切感受他们身上的“菊”之精神。

4.查一查:在历史上还有哪些“三人行”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5.猜一猜:张謇手不释卷的是什么书?了解状元的成长历程,制作一张张謇的人生生涯图景。

【景语涟漪】

1.这是我们学校的最早校歌——《金沙孙氏小学校歌》的歌词,请你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唱一唱。

运河阳面碧霞东,地拓膏腴数百弓,遍栽桃李翼成林,花有馨兮树有荫,大厦巍巍支一木,不悭私资不忘公。愿于一方垂不朽,百年人具万年心。

2. 实验小学历史上的“菊花盛会”。

沧叟创校之初,聘画家张蓁为教员。馨谷乃莳菊巧匠,于园中育名菊数百种,甲于一邑。每至秋月,菊开香溢,儆乃遍邀通城及四乡名流,云聚沧园,品茗赏菊,吟诗作画,谓之为“菊花盛会”。

3.菊诗欣赏

春去秋来时,很多花儿都开始凋谢了。正当人们感到些许落寞和惆怅时,在落叶成堆的大树旁,在漫山遍野的草丛中,在房前屋后的旮旯角……都有野菊灿烂地开放,毫不吝啬地吐露着芬芳。菊花的花瓣不大,却都偏向中心,给人一种非常团结的感觉。有人喜欢艳丽堂皇的牡丹,有人喜欢色彩绚丽的玫瑰,也有人喜欢傲然挺立的菊花。菊花一直就是诗人们非常珍爱的花种,它傲霜耐寒,千姿百态。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菊  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 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