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管理纵横 >> 教师发展 >> 正文

教师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制度

一、总则

为进一步实施“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战略,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激励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兴趣与热情,规范教科研行为,提高教科研成效,依据上级教科研工作的有关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细则。

二、组织领导

1.校本研训领导小组:

   组  长:蒋晓飞

    副组长:朱水平、王树峰

 组  员:教务处、教科室全体成员

职能:负责对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的制定和监督实施。

2.“学科素养提升行动”校本研训机构执行小组:

教科室负责对校本培训活动策划和过程监督、省培训平台项目以及师训方面全权负责。

教务处主要负责学校教研组的常规教研以及活动策划及过程跟踪。

为了校本研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就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充实内容,逐步建立校本培训的体系,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三、评价内容:

 

(一)教师个人层面:

    1.按照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2.认真参加校级或教研组开展的校本研训活动,除培训、公出、课节冲突(指没办法调整的课)等原因外,必须全员参与。

3.认真按时完成区级或学校规定的教科研作业

4.认真承担和执行学校或教研组分配的任务,如讲座、开课(含联盟校、合作校、区级级以上)、课题组人员分工、研究事项等任务。

(二)教研组层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开学2周左右,围绕教科室制定的校本研训主题,制定本学科组的教研计划,同时按“四定” 原则:定主题、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策划教研组活动方案。

2.把好“四关”原则,使校本教研组织有序,过程详实,活动效果突出。

(1)把好“氛围”关:营造浓郁的教研组成员研究氛围,合理安排组内的合作关系。按学科特点,分小组捆绑式进行教学研讨。

(2)把好“质量”关:在集体备课中,为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组长先做好开课教师材料的审核(材料要求:预学单或课堂练习单、教学设计等),通过后组织组内教师进行小组捆绑式的探讨,使之形成有效的备课。

(3)把好“过程”关:在开课活动中,组长提前分配好任务,准备好课堂评价表,及时做好相应的教研活动记录、照片和材料汇集(指预学单或课堂练习单、教学设计、反思、课件、评课稿)

(4)把好“理论”关:精心选编与《新课程》改革下;与本学期研讨主题;与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师专业成长等相关的理论知识,让组内教师随时充实教学内涵,随时掌握课改动向,随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3.认真、及时记录教师的参训情况。

4.及时做好活动过程小结,认真写好教研组工作总结。总结得失,反思成效,时刻掌握教师或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下次改进与突破而努力。同时按集体备课、理论研讨、公开课或替他等资料汇编成册,并上交教科室存档。

5.对教研活动有创新,有实效,有金点子,并带动本组教师专业发展,且成绩突出,教学质量高等,在教研组考核中为“优秀办公室”的重要参考依据。

6.认真、及时做好微信推送。

三、考核办法

   详见《学校绩效考核方案》

四、激励措施

1.报销费用:经学校批准,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研讨活动的费用可全额报销。

2.经费支持:经学校批准立项的课题、教师教科研成果的推广等,学校在各项经费使用上予以大力支持。

3.考核加分:教师在教科研过程中取得成绩、荣誉等,在校级、区级荣誉“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

4.评选先进: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