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江海的清末才俊
蜿蜒曲折的运盐河流淌滋润着江海大地,千百年来,在这条家乡母亲河的怀抱里,诞生了多少吮吸母亲乳汁后走向外面世界,而后又回来吻舔黑土地,造福桑梓的前贤精英。
让我们叩开通州近代史厚重的大门,这时,我们仿佛听到,在130多年前的北山脚下,也就是在我们这条母亲河边,一个梳着长辫子的清国少年正倚靠在书房的窗边诵诗读经,那“之乎者也”的朗朗书声抑扬顿挫,悠悠长长,宛如在清澈的河面上荡起了一层层涟漪……
这位就是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孙儆。孙儆比张謇小13岁,同治六年 (1867年)农历二月十四日生于江苏南通金沙。那个时代,虽然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已经步入晚期,然而“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植根于人们的脑海中,因此,孙儆自小就在这样的史书经文环境里诵读长大。
孙儆远祖显赫,他是春秋兵家孙武第74世后人。一世孙武居山东惠民,其唐代后人分支迁徽州;于乾隆时徽州分支迁金沙。四祖孙翰亭经商致富始作宅碧霞山之西侧(在现金沙北山),五祖始置田亩并以诗书传家。孙儆之父孙汝霖,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因州试涉讼被累未致仕,次年闰6月因考場讼狱忧郁而逝。其母曹氏是书香名门闺秀,娴习“五经四书”,1889年病故,当年曾有朝廷旌表贞节坊彰示纪念。
孙儆从小就受族训“立德、立功、立言”的深刻熏陶,四岁时,其母即教他识字并认读“五经四书”,并要求在就寝前选其中一种,背诵全册或一半。 孙儆 先生在《念护堂题咏集》之《先妣事略》中说:“儆三四岁时先妣即授以字,至六岁塾师课大学”。其父延请至友,全国著名学者范肯堂(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的曾祖父,时为江左四大才子。在给孙儆数年传授学业之后即被李鸿章聘为家庭授业者)专授学业。范氏实行因材培养,授业范围甚宽。孙儆聪慧过人,又笃实勤学。夏秋之际,孙儆入夜常把两腿放在坛子里以避蚊虫,勤读不辍。他还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孙儆长进很快,成绩优异,到十岁时,群经十三种“熟诵如流水”, “书法神童” 声名渐起。范氏感赞之余,曾赋诗一首“赠孙童子”:
倦眼风尘下,英英见此人。
清思得初理,文稚故天真。
白日辉如此,黄花迹易陈。
高轩才过汝,珍重短衣身。
孙儆十九岁时进州库继续学习。二十岁时考入江苏著名学府 “南箐书院”深造。在此处孙儆获得良好机遇,从著名经学家黄元同读经,为黄氏之得意门生。他不间寒暑,半夜辄起专治毛诗(诗经别称),努力精通《礼经》、《公羊》。孙儆所撰联语、所作诗词及论文,在意境、说理、炼字乃至韵律等方面总是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被书院的刊物《南蓄文钞》收录。研临三礼[礼器碑,醴泉铭,勤礼碑],楷宗上唐,隶法大汉,砺炼出雄厚的功底。孙儆在书院数年所表现出来的刻苦学风和达到的深厚造诣,师友赞叹:“君肄业南菁书院为诸生之冠”。(见顾似基《谨丞先生古稀大庆敬赋》注)。
光绪十二年(1886年),孙儆20岁为庠生(明、清时考入府、州、县学的秀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闰5月16日,经济特科考试中举,成为满清最后一批举人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