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呼吸》教学实录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许飞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开展探究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 能设计或运用图画、实物等模型来解释呼吸的过程。
4. 通过探究,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的过程,渗透呼吸卫生习惯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呼吸系统挂图(或模型)、透明塑料瓶(2.5升空可乐瓶,去底)、大小气球各三只、橡皮筋若干、长约10cm直径约7-10毫米的塑料管、橡皮泥若干、棉线30cm 双面胶带 剪刀
学生实验:透明塑料瓶(2-2.5升空可乐瓶,去底)、大气球一只、小气球三只、橡皮筋若干、三叉管、橡皮泥若干、铅笔
学生分组:2-3人一组
教学实录:
一、竞猜游戏,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好,想知道我们今天将要研究什么内容吗?
生:想!
师:那好,我们今天上课,老师先和大家来玩一个叫“头脑风暴”的游戏,(课件出示“头脑风暴”)。这个游戏就是请大家根据大屏幕上给出的关键词,以最快的速度猜出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好吗?
生:好——
师:请看——
空气、有进有出、时时刻刻、鼻子、肺
(逐个出示以上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出现的关键词自由、直接地猜测和调整。)
(随着关键词的给出,学生的猜测的结果由五花八门逐渐统一,最后几乎一致说出“呼吸”。)
(教后反思:以“头脑风暴”趣味活动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猜出了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这就是我们无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的呼吸!(板书:我们在呼吸)
二、体验活动,增强对呼吸的体验
师:呼吸虽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但我们却很少关注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几个与呼吸有关的活动,用心体验一下我们的呼吸,好吗?
生:好。
师:下面我们来做第一个活动,请大家坐端正,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听我口令,吸——呼——吸——呼……
师: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吗?
生:能……
师:下面,我们来做第二个活动,请大家深深吸一口气,然后摒住呼吸——
(大概不到20秒钟,许多学生已经憋不住了,情不自禁地发出夸张的换气呼吸声和嬉笑声)
师:刚才有什么感受?
生:憋坏了,受不了……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第三个活动——跳迪斯科,请大家到课桌旁的空地上,一起跳起来。(随着教师操作课件,迪斯科音乐响起来,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
(大约三分钟之后,师生们都有些气喘吁吁了,教师关掉了音乐,示意大家回到座位上)
师:现在大家发现自己的呼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我喘气了,呼吸加快了
生:不仅呼吸加快了,心跳也加快了。
……
(教后反思:在课堂上引入体验性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学生创造了全身心参与体验的机遇,使学生加深了对探究内容——呼吸的体验和感受。)
三、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内容
师:很好,看来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对呼吸的体验都很深刻。那么对于呼吸,你们很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板书:提问)。下面,就请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并把自己的问题记录在“问题银行存折”里。好开始——
(教师巡视,个别交流,随机称赞或修正部分学生的提问。大约3-4分钟后……)
师:下面请各组来交流一下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
生1:我们小组想知道人为什么要呼吸?人是怎样呼吸的?还有,人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会加快……
师:你们小组的同学真不错,提出的问题都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生2:我们还想知道人的呼吸器官都是什么样子的?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一样?
生3:我们还想知道人的呼吸和心跳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
……
师:大家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是最最基础的问题,它们是:“我们用哪些器官来呼吸?”和“我们是怎样呼吸的?”我们这一节课就先来一起研究这两个问题,好吗?
四、观察,认识人体呼吸器官
师: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我们有哪些呼吸器官?
师:这个问题我想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或猜想(板书:猜想)。大家可以再次做个深呼吸,体验一下,我们呼吸时,气体都经过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和器官呢?
生1:我们呼吸时空气经过了鼻子、气管、再就到了胸部和肚子
生2:胸部里面有肺。
生3:不对,空气没有到肚子里去!
生1:那为什么吸气时肚子也鼓了起来呢?
师:好,又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问题,值得探讨一下。
生4:我知道肚子里有胃,胃是消化器官,不是呼吸器官。
……
(教后反思:孩子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教师始终未置可否,只是适当的时候添点“油醋”,使孩子们的讨论变得更激烈。这不仅使孩子们真正地成为探讨的主人,也使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变得更加强烈,促生了更大的探究动力。)
师:我们的这些认识是不是正确呢?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观察一下这里的人体器官模型。(板书:观察)我们都是通过哪些器官来呼吸的呢?能从这个人体器官模型里找到呼吸器官吗?(指名到前面来指)
生1:鼻子、嘴巴、气管、心脏和肺
生2:鼻子、嘴巴、喉咙、肺
生3:嘴巴不是呼吸器官,嘴巴是吃饭的器官
生4:嘴巴可以用来呼吸,当我感冒时鼻子塞了,就可以通过嘴巴来呼吸。
生5:用嘴巴呼吸是不卫生的!
师:说说看,用嘴巴呼吸为什么不卫生呢?
生5:因为用嘴巴呼吸会把空气中的许多灰尘也吸进去……
师:那么用鼻子呼吸呢?
生5:鼻子会把这些灰尘挡住,不让它们进入我们的气管里。
师:你懂得真多,鼻子原来还有阻挡灰尘的功能,这是嘴巴替代不了的。什么时候,我们一定一起来研究一下鼻子的秘密。
师:为了能搞清楚人体到底有哪些呼吸器官,我们不妨从鼻子开始,来个顺藤摸瓜,看看空气都经过了哪些地方,能够在这个模型上指出来吗?
生:经过了鼻子、喉咙、气管、还有肺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这里还有一幅呼吸系统的彩图,大家一起看一看。(用课件出示呼吸系统图)呼吸系统都由哪些器官组成?
师:通过挂图,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呼吸系统都有哪些器官组成的?
生1:鼻、气管、肺
师:它们分别在哪一部分?请到前面用鼠标指出来吧!
(示意发言的同学到讲台前操作鼠标,教师指导他在所指的位置点一下鼠标,屏幕图片的相对应的位置上就出现了这些器官的名称。)
生2:老师,他没说全,还有咽喉。
师:知道它们在哪里吗?(示意发言的学生到讲台前操作鼠标,该同学到讲台前操作鼠标点了一下,屏幕上只出现了一个“喉”字。)
师:咽喉,咽喉,怎么只是一个“喉”字呢?“咽”呢?再找找看……(提示学生在图上继续寻找,终于鼠标在喉的上面一点,点出了一个“咽”字。)
师:终于找到了,原来咽喉在我们的呼吸系统中是两个不同的器官。我们人体还有哪些呼吸器官呢?(学生中有人沉默,有人在位置上悄悄说没有。片刻,教师见无人应答,便接着往下说)其实,在我们的呼吸系统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虽然呼吸时气体并不经过它,但它在呼吸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无私的英雄”就是隔肌。(教师边说边操作电脑,在屏幕标出“隔肌”)。隔肌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这个答案等会请大家自己来探究。我们先来做几个小游戏吧!
师:我们来玩个“快速反应”的游戏,怎么样?
生:好
师:我先请大家根据老师说出的呼吸器官的名称,在自己身上指出来,看谁反应快!下面,我们开始……(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少数学生的出错引得教室里不时发出欢笑声。)
师:我们再反过来玩,由老师指器官,你们说名称。我想请一个同学和我玩,其余学生做裁判,马上用手势作出判断!(教师规定了两种手势分别来代表“赞同”“反对”两种意思。)
(教后反思:实践证明,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通过亲历探究而获得的。但将枯燥的知识讲解转化成一些有趣的活动,寓学于玩,其乐融融!这正是大象版科学教材所提倡的“体验式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师:大家的表现真的不错!上课之前,老师还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画画都不错,下面,老师想请大家发挥一下自己的特长,把自己观察到的呼吸系统简单的画出来,好吗?
……(学生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师:刚才老师在各个小组看了一下,发现大家画得都不错,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们了。不过老师还想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气体在我们呼吸器官里的路线吗?能用带箭头的线在本小组画的图上画一画吗?
(学生继续在图上标出气体经过的线路)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的?
(一名学生到展台前介绍了他们小组的作品,并讲述得很清楚。)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五、 制作模型,解释呼吸过程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类呼吸系统的构造,那么,这些呼吸器官是怎样呼吸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我们怎样研究这个问题呢?
(学生一阵沉默,教师见没有反映,就继续引导……)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观察模型和图片来进行研究的,但这些模型(图片)都是不能动弹的,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能活动的模型来研究人是怎样呼吸的呢?(板书:模型)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一下老师为大家提供的一些实验材料。看看他们分别可以用来“扮演”呼吸系统中的哪些器官?
师:再次观察一下人体呼吸器官模型,你能从这些器材中找到类似的材料来模拟吗?
生1:老师,我知道,这三叉管可以用来当气管。
生2:我们还可以用两个小气球来用来做肺。
生3:这块大橡皮膜可以当隔肌。
师:大家真聪明,下面就请小组同学相互讨论一下,合作设计一个能够演示呼吸动作的模型。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我这里来领取一份《呼吸模型设计提示卡》,这张卡会帮助我们完成任务的。下面,我们就来一个小小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完成。好,开始——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大约过了8-9分钟,有的小组已经完成。)
师:先完成制作的小组可以研究一下这个模型的特点,想个办法让模型里的“肺”呼吸起来。
(大约又过了2-3分钟,大多数小组都制作完成。)
师:请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展台前用你们的呼吸模型解释一下你们所理解的呼吸过程,好吗?(板书:解释)
(学生们争先恐后要到讲台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随机点了一名学生。)
师:先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设计的……
生:我们用气球来代替肺,用三叉管代替气管,用这个没底的塑料瓶当人的身体,用一块橡皮泥把“气管”和“肺”固定在人体内。再用这块大橡皮膜当隔肌,用橡皮筋固定在塑料瓶上。
师:讲述得非常清楚,大家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群生:同意。
师:那你们小组是怎样让肺呼吸起来的?
生:我们是从上面往里吹气的。(该学生边说边做,用嘴巴对着三叉管口吹气,一吹一放,里面的气球也随之一张一息……)
师:恩,“肺”还真的一鼓一息地“呼吸”起来了,大家都同意他解释的呼吸方法吗?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们的方法是拉下面的“隔”。(该生也边说边做,随着“隔”的被拉挤,瓶里面“肺”也随着一张一息。)
师:这两种方法到底那一种才是我们正常状态下的呼吸呢?请小组内先讨论一下,然后再请代表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生小组内讨论,大约3分钟)
生1:我们认为人体的正常呼吸是通过隔肌的运用来进行的。从上面吹气的那种方法不对,因为平时没有人对着我们鼻子眼吹气。
生2:我们小组认为第二种方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又有谁来帮助我们拉动隔肌呢?(此言一出,教室里顿时沉默下来,教师耐心的等待着,微笑着看着学生。大约1分钟的样子,有人举手……)
生3:我们还是认为第二种方法是对的,因为隔肌是一种肌肉,是可以自由伸缩的。
师:你真的很棒了。你是怎么知道肌肉能自由伸缩的?
生3: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们平时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肌肉的伸缩引起的。
师:好一个“博学家”,大家为他鼓掌。(教室里响起来掌声。)
师:现在我们能肯定那种方式是演示的我们的正常呼吸?
生:第二种。
师:那么第一种:从上面的管子往里吹气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教室里短暂沉默后,紧接着有几个急不可待地举起手,教师示意一个同学发言……)
生:是人工呼吸!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教后反思:第一个孩子探究出的“呼吸”方式是我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但面对这意外差错,我并没有急于否定和纠正,而是引导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使得这本来验证性的实验变得具有探究意味了。)
师:通过辩论,大家明白了从上面吹气演示的是人工呼吸,而我们正常的呼吸是依靠“隔肌”的运动完成的,现在我们再来具体来解释一下“呼”和“吸”的动作好吗?
(教师分别请了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教师提示他边演示边讲述“呼”和“吸”隔肌的运动情况。)
师:刚才大家用自己做的模型解释了肺呼吸的过程。课前,老师也制作了另一种形式的呼吸模型,大家能看清呼吸的过程吗?
(教师操作课件,出示了一个呼吸动作的演示动画)
六、运用模型,演示呼吸现象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呼吸是怎样进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呼吸吧——
请各小组都拿起模型一起来做呼吸。
呼——吸——呼——吸……
现在跳迪斯科了,呼吸怎样了?(呼吸加速……)
现在练气功了,呼吸要缓慢……
现在要潜水了,吸足一口气,摒住呼吸
现在憋不住了,赶快到水面上来做个深呼吸……
一不小心,呛了一口水,赶快咳嗽……
(学生们拿着自己做的模型,跟着老师一起演示着各种呼吸动作,教室里气氛活跃,达到了本课堂的最高潮)
(教后反思:充分利用模型,演示生活中各种呼吸现象,让学生在玩乐中体会到模型的作用)
七、巧用模型制作中的失误,渗透呼吸卫生教育
师:刚才大多数学生做的呼吸模型都很成功,有没有不成功的?
生1:老师,我这个模型不知道怎么无法进行呼吸
师:谁来帮他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
生2:气管被橡皮泥堵住了。
师:哦,原来是有东西呛到气管里了!遇到过吃呛了的情况吗?怎么办呢?再不想办法就会有生命危险了……
生:咳嗽,把呛进去的东西咳出来
师:好主意,谁来帮他试一试!(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都争着要到帮忙,教师点了身边的一个把手举到他鼻子前的同学。但无论怎么折腾的瓶底的橡皮膜,都无济于事,急得这位同学脸都红了,逗得其他同学笑声不断……)
师:看来必须要进医院动手术才行了。以后我们吃食物的时候还真的要小心点呀!
师:除了被呛着,我们的呼吸器官还会受到那些伤害呢?我们又该怎样去防止这些危害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来不及研究了,我们下一课研究好吗?
生:好!
师:老师还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网上或有关书籍上去了解一些关于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的资料和信息,下一课再请你们大显身手!
八、总结与反思
师:今天上课,大家的表现真精彩,那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们知道了人体有哪些呼吸器官,还知道了人是怎么呼吸的。
师:我们又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这个问题学生有些出乎学生的意料,所以教室里又出现短暂的沉默。教师侧着身子,指了指黑板上的板书,马上有同学反应过来……)
生:我们今天是通过制作模型来研究的
生:我们还进行了观察。
生:我们还用模型解释了问题……
教师小结:对,今天我们先针对“呼吸”这一现象,提出了许多问题,然后选择了两个问题开展了研究。我们先对问题进行了猜想,接着通过观察我们的身体和人体图片来检验了自己的猜想。我们还亲手制作了一个模型来探究和解释了呼吸这一现象。我们今天所经历的这个过程,也是科学家搞研究的一般过程。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去探讨各种各样的科学问题。今天上课,大家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有兴趣也用这些方法去展开自己的研究吗?
生:有兴趣。
师:好,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开展研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后反思:课堂结束时引导反思研究过程和方法,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科学方法教学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