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箩筐
通州区实验小学六(4)班 纪涵冰
我的爷爷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耳不聋、眼不花,最擅长的手艺活就是编箩筐。他的“编技”在我们村子里可是人人皆知的,左邻右舍用的箩筐,几乎都是爷爷的“大作”。
小的时候,只要爷爷一编箩筐,我就会搬来一张小板凳,坐在爷爷旁边看他。只见一根根普普通通的藤条在爷爷的一双巧手中自由穿梭、上下跳动飞舞着,看得我眼花缭乱,那藤条碰在一起拉动的声音多么富有节奏感。半天功夫,一个精美的箩筐就“诞生”了。爷爷还能编出许多的花样:大的、小的、方的、圆的、纯色的、花式的……应有尽有。邻居们总爱在我面前这样夸爷爷:“你爷爷这双巧手啊,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双来喽!”说完,还要竖起大拇指呢!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那一刻,我心里甭提有多自豪了!
爷爷是个热心肠的人,在村里的人缘是再好不过的了。只要人家开了口,他总是乐呵呵地答应。他对我说:“冰儿,你看这么多人都来请爷爷帮忙,这是对我的肯定呀!”看得出来,爷爷是真喜欢这项手艺活。有一次,隔壁村的一位大爷想请爷爷编一个喜庆点的箩筐(因为快过年了),这可难不倒爷爷。只见他略微想了一会儿,就拿起黄红两种藤条认真地编了起来,不到一天的工夫就编完了。哇,多么精致、漂亮的箩筐啊!它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上编有四个大小一样的“福”字,看得我目瞪口呆。那位大爷对爷爷的手艺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嘴里笑哈哈地谢个不停。我想:爷爷的手艺如此高超,就算他闭着眼睛,也一定能编出一个箩筐来,呵呵!
爷爷十分疼爱我,没事时总爱编一些很小巧的玩意儿给我玩,象小芭蕉扇、小苍蝇拍等。小时候,我把那些东西视为宝贝,玩得不亦乐乎,对爷爷的编技充满了好感。
我长大了,爸爸在城里买了房子,我因为要上学也不经常回老家了。童年的印象有些似乎模糊了,但最清晰的还是爷爷和他编的箩筐、最想念的依然是爷爷和他的箩筐。如今,爷爷和他的箩筐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奶奶的毛衣
通州区实验小学六(四)班杨林怡
菜场里的小店旁,幽深的巷子里,常常能看见一群织着毛衣,聊着家常的妇女们,这其中必定少不了我那心灵手巧的奶奶。
几根普普通通的长针,一团普普通通的毛线,在奶奶的手里编来织去,便要什么样就有什么样了,人物、动物、植物,各式各样。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奶奶真牛,织得毛衣花样多,款式新,穿在身上既暖和又贴身,和《毛衣大全》上的毛衣简直一模一样!”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奶奶织毛衣的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和蔼可亲的奶奶是个热心人,有时穷苦人家的孩子冬天买不起衣服,她总是匆匆忙忙地织件毛衣给他送过去,有时谁家添了个大胖小子,她也会乐呵呵地帮人家织件可爱的毛衣,等人家乐颠颠地拿走,又继续忙她的活儿:洗衣、烧饭、拖地……
奶奶织毛衣时一丝不苟,那几根长长的针与细细的线发出细微的摩擦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可爱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奶奶。一天傍晚,我用小手把毛线搞成了乱糟糟的一团,然后遮住奶奶的双眼,说:“奶奶,我要你闭着眼睛卷毛线。”本以为能把奶奶难住,但没想到一会儿工夫,那团乱糟糟的毛线,被奶奶卷成了整齐光滑的毛线团,圆得像个小球,颜色也丝毫不差,我不服气地说:“你一定偷看了!偷看了!”奶奶轻轻地拍了下我的脑袋,说:“小丫头就会刁难人!”说着,我俩便一起笑了。
大雪纷飞的寒冬,奶奶怕我一人去外面玩冻感冒了,便用毛线把我拴在了家中。她从一堆旧毛线中抽出一团,两只手在毛线中不停地窜动,我一边帮着卷毛线一边看着奶奶娴熟的动作,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天。而奶奶也织出了一双小鞋子,鞋子上织出了三只兔子和一只老虎看着一条年幼的小龙在腾飞。我皱着眉头问:“兔子和老虎干嘛看着龙呀?”奶奶慈祥地笑着说:“谁让兔子和老虎都是龙儿的亲人呢?”
哦!爸爸、妈妈、奶奶属兔,爷爷属虎,我属龙,家人都期望我,就像图中的龙儿一样腾飞,越飞越高……
一件普通的毛衣,一份深深的爱意。每当穿上奶奶为我亲手织的毛衣,我的眼前立即就出现了奶奶全神贯注织毛衣的情景。那一串串整齐有序的花纹,那细细密密的针脚,让我感受到奶奶对我那浓浓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