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学了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教学之前办公室还就“除数为什么不能是0”如何教孩子理解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辩论。因为对于在除法中商为什么不能为0学生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别说不知道为什么,就连除数不能为0也还不知道,所以我们教师在这一课上就得花点功夫,让孩子在一开始就能明白“除数为什么不能为0”。例题中有副图,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树下有三只猴子,问题是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列示是0÷3,我是这样解释的: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那么树下的3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能采得到桃子吗?回答是“不能”。由此推出0÷4、0÷5、0÷6……结果都是0。然后我写了0÷0这个算式,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题的答案是多少吗?由此引发学生自己的讨论。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说是1(因为以前学过相同的两个数相除等于1),还有几个回答是0。于是我就用上了办公室讨论过的方法,运用除法的意义逆向推理进行讲解。因为被除数是0,如果除数也是0的话我们进行验算时用商乘除数(0)时会发现,任何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被除数0!由此发现0÷0是没有意义的。借着再写了个算式:3÷0。那这题的答案是几呢?几乎所有的人又都回答是3。接下来我还是借助例题中猴子采桃子的故事进行解释的:树上有3个桃子,但是没有猴子去采,你们说问题问平均每只猴子采到几个桃子还有意义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没有!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活用教材中的每个例题,对例题进行适当的改变与变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