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本色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 爱学生,就要懂得尊重学生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心理的人。有思想,渴望尊重;有心理,渴望认同。他们是各具特色的的个体,有的聪明伶俐、学习优秀,有的刻苦耐劳、踏实肯干;有的爱好体育、身体特棒;有的爱好音乐、活泼开朗……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各有优点,各有缺点。因此,教师要学会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善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尊重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在心灵的撞击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意见,看到他们的真诚;尊重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尊重他们的愿望,让他们的合理愿望成真,不合理的愿望转化为合理的愿望。尊重学生要求我们教育学生时创造一种温暖、真诚的气氛,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教育是真诚的、善意的,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和蔼可亲,可以得到心灵的呵护。尊重学生要求我们不能简单的评价学生,要引导学生在自我思索中明白道理。
二、 爱学生,就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自信的基础;宽容,是人格的因子;宽容,是人才的动力。教师,是宽容的使者!
教师要以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以智商高低、成绩好坏定优劣。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宽容,以诚相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色”,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觉得付出一份汗水,便会有一份收获,使其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由厌学转为爱学、乐学、会学。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个“用石子换糖果”的故事。那位善良的老人用宽容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在班集体建设中,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同,就像是一本耐读而又难懂的书,需要我们深入到书中去探索,做孩子心灵的知音。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作为班主任,要抱着理解的心态真正用心地去了解学生,学会宽容他们的过错,重新点燃他们内心的自信,昂首挺胸的做人。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期待,特别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一 向来被 老师们视为“眼中钉”,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与尊重。我们要给他们机会,还他们一份自信。班上的成佳杰,人不笨,就是不爱学习,爱捣蛋。一次六一儿童节,他想表演独唱,可文娱委员根本没把他算在内,他就偷偷来向我诉说了他的心事。我心中一喜,马上答应了他的要求,结果他的表演博得了同学们阵阵喝彩。从此后,大家对他也有点刮目相看了,成家杰自己学习也抓紧了,偶尔还能见到他去帮助同学。想不到,一次小小的成功竟会给他带来如此大的快乐,这样班中又少了一位问题生。
三、 爱学生,就要学会欣赏学生
人在社会中生存,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工作、人品等受到赏识。那么,我们的学生呢?他们同样需要老师、家长的赏识。他们是正走向成功的人,教师的赏识很可能是他们成功的基石。因此我们要树立“学生是正走向成功的人”的观念,学生赏识学生。赏识学生要求教师,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每一优点得到展现,让学生的点滴进步得到肯定。赏识学生,要学会创造,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机会,不能无端的赏识。赏识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也学会自我赏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自信心。
教育是一门艺术。作为班主任必须坚持与学生有情感化的思想交流,营造出一种氛围,使学生的性情愉快的流露。班主任应常常将自己的思维降格到和学生同等地位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和采取的措施往往使学生乐于接受,便于实施,才可以营造出一个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家”──班级。只有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为祖国的明天培养更多的新一代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