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堂诊断 >> 正文

课堂诊断

《郑成功》教后记

《郑成功》教后记

教学设计好后,还要有好的实施过程。上课之前,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以上的设计就是在这一遍一遍读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比如“终于”这个词,我在朗读时尝试着用各种不同的语调去读,读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词蕴涵的感情十分丰富,它写出了郑成功周密的准备,道出了台湾同胞长达38年的苦难,暗含了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刻到了,预示着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再比如“英勇”这个词,在朗读中我发现第四小节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写郑军官兵英勇的,而且细细品味发现,每一句话反映英勇的内容又是不同的。第一句话,写荷兰侵略者负隅顽抗,告诉我们“英勇”就是不畏强敌;第二句话,写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冲去。写出“英勇”就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于是我就在备课时,想把体会“终于”“英勇”作为本课的亮点,课后确实也有几个老师说想到抓这两个词语非常好。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上课的时候,没能很好地与朗读结合起来。现在提倡:通过朗读体会语言文字,体会之后还要回到朗读中来。读是手段,读更是目的。我在备课时也考虑到这一点,应该在学生体会到一个意思后,马上让他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句话。但在课堂上却忽略了这一点,使得这个环节没有做完整。

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写话环节中。学生交流之后,应该再点一点,荷兰侵略者狼狈不堪的样子,也能反映出郑军官兵的英勇。还可以问一问学生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些内容写上去?使得设计再深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