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南通中青年名师王笑梅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正如火如荼,工作室成员主要聚焦统编教材展开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用真实生动的课堂诠释自己对统编教材的精准解读,彰显生命语文的崭新活力。南通市名师导师团团长王笑君,南通名师导师团副团长唐铁生,南通市名师第一梯队导师团秘书长任梅英,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学科研训部副主任瞿德泉,工作室领衔人王笑梅校长以及来自通州区各所小学的老师们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
一、潜心课堂各美其美,锐意进取师韵芬芳
此次活动共展示14节课,以统编教材教学为主。执教老师能遵循统编教材的设计理念,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为听课老师奉上一场难忘的精神盛宴。
上午,蕊春剧院第一节课是陈桂萍老师带来的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雾在哪里》。
陈老师通过“读得懂”环节带领儿童发现组词的各种方法,用“认识事物”的驱动意识来组一串的词,并记住那些“抓住耳朵的词”灵活运用;在“读得好”环节中实现了让学生教学生读好书的课堂主导目标,形成了“有声有色”读好书的共同结论;通过“有发现”让儿童发现了童话故事相同结构的组成方式,并在小组合作中运用。在课堂阶梯式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儿童融为一体,成为各自灵魂的一部分,把课堂变成了一场师生心灵的约会。
蒋晓飞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一课,巧妙地引导学生在留白处进行合理猜想,无痕地彰显出故事文本的独特魅力。特别值得称赞的是,蒋老师敏锐地捕捉到文本中的“故意”隐写处——刺猬在树枝上摇枣所蕴含的诸多智慧,带领学生驻足“停”这个动词,深刻体会文本“简单的动作不简单,平常的动作见高明”的表达秘钥。蒋老师在教学中还适时启动了故事思维,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理清故事情节,紧扣故事呈现的核心词语,创造性地生动讲述,不仅有效落实了单元导读的教学目标,更是着力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对于统编版教材第一篇小古文《司马光》究竟该怎么教,邱洪艳老师有自己的思考。她觉得在小古文教学起步阶段,首先应该让孩子自主发现小古文与白话文的不同,感受小古文语言凝练的文体特点,其次应该带着孩子一起发现小古文的阅读策略即借助注释、插图理解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组词帮助理解意思等。课堂上,多样化的朗读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小古文简短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丰富意蕴,也为小古文的背诵铺垫,水到渠成。
吴林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名字里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课程破界与融合”的教育理念,主题活动任务成为了课堂的核心元素,小组合作交流成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姿态,成果展示评价成为了舞台的最美风景。正是因为吴老师师舍得退居幕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自我的学习机会,方能换得孩子们课堂的精彩演绎和生命的自由拔节。
杨楠老师的《村居》一课,将古诗和画面有机结合,把诗句转换成一幅幅学生喜爱和向往的图画,“学古诗”由此变成“跟着古诗画画”,学生在补充画面的同时,自然而然理解了诗文内容。同时,课堂上多种形式的读也使古诗学习变得不那么枯燥。“闭着眼睛读”“看着古文字读”“比赛读”“从无字的画面里读出有字的诗”……学生读着、画着、想着,慢慢就找到了冬天里的春天。
朱国忠老师执教的古诗《池上》,尝试用艺术而轻巧的方式,让学生体悟到这首诗的精妙之处:看似反常处,却是匠心独运处;看似无声处,却是芬芳的音韵;看似恼人处,却是生活创美处;看似平淡处,却是浅语的艺术。他的课分四个板块:思维——学会批判思维,并在思维的反转中,澄明儿童的灵性;审美——用吟诵与演唱的方式,激发儿童的美感,享受唐诗的无穷韵味;文化——通过情境还原,获得生命的发现,真切感受白居易的“闲适”情趣以及化生活中不如意为惊喜的诗性智慧;表达——视古诗为信,写信以和,作为回信,从而在挑战与比照中进一步体会浅语的艺术。
陆艳林老师执教的是王蒙先生的一篇散文《阿娜尔姑丽》。围绕“文章是写歌还是写人”这一问题,陆老师引导学生因疑促读,不断深入文本,通过自主阅读体悟,发现写“人”是因南疆民歌而产生的回忆和想象,作者写作“新疆的歌”,内心深处饱含的是对坚毅、乐观的南疆人民的喜爱,是对他们热切追求美好生活的认同和赞颂。课堂上,学生读对了富有新疆特色的词,读好了长串的排比句,感受到作家语言的无穷魅力,并尝试听歌想象,一段段优美的文字流淌笔尖。
杨玉林老师执教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统编版三上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重点训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学习写日记。杨老师用诗意灵动的语言、艺术无痕的点拨引领孩子看见词句间的匠心独运,体味叠音和比喻的妙用;看见理解词语的多种途径,“授之以渔”,形成能力;看见“形散”背后的“神聚”,发现作家细腻观察的法门;看见平常事物蕴藏的美感,发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邢卫国老师执教的《狐狸分奶酪》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外国民间故事,他通过有步骤的“扶”,到模仿运用的“走”,再到最后的创造性“读”指导孩子读好对话。他引领孩子读人物对话,不仅需要关注话语的内容,更需要关注人物说话时的神态与动作。在品读人物神态与动作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想象人物的心情,体会人物的情感。这样在角色朗读表演中,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此时也就能更好地把握故事的人文内涵。
《走近阿洛——< 布罗镇的邮递员>阅读交流》一课,瞿卫华老师紧紧围绕这本书的主人公阿洛展开交流,注重将课内学到的“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迁移到整本书中,引导学生在人物欣赏活动中自主感悟,主动生成。为了引导学生形成较为立体的人物评价,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探究人物,比如回归到人物生活背景以及思考作家为何创作这一人物等。整堂课中,教师时时处处追求建构意识,关注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
王树峰老师执教的《狐狸分奶酪》以趣味读童话的视角,采用儿歌版、剧本版的“陌生化”阅读策略,引导学生用“加表情”的方法来读人物语言,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探讨阅读童话的启迪。课堂教学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出童话教学应有的特征。
作为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教者如何在把握度的同时又不失“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呢?朱水平老师用灵动又扎实的课堂实践给出了答案:1.强调“读”,意在玩味;2.强调策略,意在方法; 3.强调思维,意在素养。《守株待兔》所在单元的总目标就是指向于“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课堂中,巧妙地借助邻居的话告诉农夫,他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以及链接现代版故事《南辕北辙》,与坐车人交流他犯了什么错误,都是朱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出故事中的道理,自然无痕,育人于心。
朱晓鑫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是一篇动人的童话。她带领学生紧扣“好朋友”及“约定”理解品悟,再让他们或化身为鸟儿或和鸟儿一起,一次次地寻找好朋友树,有重点地有策略地进行想象练习,用丰富动情的想象丰厚童话的内容。并通过对“单元页”的解读,让学生懂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想象,将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这节课上,学生们在朗读、想象、表演、品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友谊与生命永恒的深刻主题。
二、大气主持挥洒自如,蕊春娃娃妙语连珠
黄沛霞老师亲切婉约的主持风格令与会者如沐春风,陈李娟老师洒脱大气,睿智点评独具魅力。
舞台上,熠熠生辉的不仅是老师,蕊春娃娃的出彩表现令人称赞。低年级的童言童语俏皮可爱,中年级的理性思维初露光芒,高年级的深度学习扎实有序。他们是课堂的真正主角,见证“我课堂”的独特魅力。
三、大道至简初心不改、诗意引领润物无声
课后,工作室领衔人王笑梅校长针对每一节课作了精彩的点评。她聚焦“生命的课堂”展开了两个维度的评课。她盛赞工作室成员老师的生命成长呈现出独特的生命样态,各具风格,各美其美;汇聚到一起,则展现出生命语文的昂扬姿态和勃勃生机。其次,王校长赞扬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精妙妥帖,使教材的生命在课堂中更加立体丰厚。教者们既牢记“为谁培养人”的宗旨,关注到立德树人、传承经典、润心育人的中心命题,又清醒地认识到统编教材双线并进的特点。课堂上文字的生命得以复苏,源于无痕的捕捉、激活;知识的生命得以彰显,源于开放的课堂结构、巧设的认知冲突、适用的学习策略。工作室成员的每一次成长飞跃都离不开王校的指引和鼓励。她是钟情教育、一路领飞的智者,那奋飞的背影足以鼓动起一次又一次远航。
瞿德泉主任从国家课程设置方面指明方向: 落实立德树人、关注核心素养、立足语文要素 。从南通市课堂教学十二字方针提出改进要求: 追求踊跃展示,提高合作成效。希望一线语文教师用好统编教材,关注单元目标,用好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活动最后,南通市名师导师团团长王笑君对本次活动作了精辟入微的总结评价。他充分肯定了此次课堂展示活动的意义,希望这样的真学习、真研讨能够引领真性成长。鼓励工作室老师们继续深耕课堂,将专业成长的文章写在令孩子们拔节生长的每一节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