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孙儆传奇 >> 正文

孙儆传奇

殷墟卜辞的研究先驱

殷墟卜辞的研究先驱

1933年10月,已是67岁的孙儆不再滿足于在书斋中研究殷墟贞人文字,他慕名独身来到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侧,悠远古老的洹水河边,寻访这《周易》的诞生地、甲骨文之乡和汉字之都。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甲骨文发掘现场,安阳殷墟考古发掘队队长郭宝钧和河南省博物馆馆长关白益等人给他以热情的接待。

“蒐奇远蒞洹水南,小屯村前频驻骖”, 見冯雄《外舅大人登山赋诗邮书赐示》两个多月的访问交流活动中,他收集了大量资料,作了大量手记。在周访村民的过程中不惜代价获得“碎骨残龟盈箧笥” 的收获。面对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不知疲倦,孜孜求索,如痴如狂地进入了卜辞研考与书法艺术的天界……

“挑剔沙痕辨贋真,端详笔势求声义”,“晨抄瞑勘丹黄遍,老眼犹然明若电”, 見冯雄《外舅大人登山赋诗邮书赐示》。通过孜孜研探,孙儆认定殷契文字和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虽有巨大区别,但构字方法上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运用先秦古字,金文与两汉简牍、帛书、石刻文字来比较推敲卜辞字形,同时紧密结合卜辞本身之间的联系,参照“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来进行破译和解读。孙儆取得的研考结果被同时代的学者们普遍认同。继之孙儆又先后奔赴洛阳,陕西等地,集藏了较多的尊甲碑拓……

溯源孙儆的书法功力,得于从小的陶冶与磨练,以后又多经历练。24岁就曾伴张謇先生在金沙城隍庙现场书联,获得僧徒与围观市民的嘉评,27岁再伴张謇先生在江西贵溪县为人作书和题画,被誉为“篆籀隶楷皆奇珍”。1902年,在海门长乐镇张謇居所和南通师范学堂等处,与甲骨研考巨擘罗振玉有过多次交往,还与南通师范供职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有过面晤。总之,日积月累的磨砺,使孙儆渐成一代书法大家。

据南通县县志载, 孙儆 先生“五十岁始研究贞卜文字”,也就是说,在发现甲骨文年代之初的1916年,孙儆就成为“甲骨文书法”研究者。孙儆的甲骨文书法时,笔道坚韧如铁线,运转圆润,结体匀称,俊美清秀。作品释文内容是新的,字却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文字,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严整庄重,却总是能从对称、稳定的格局中彰显出深厚的金文和篆书功底及古

朴多姿的契刀雅趣。当时同时代的社会名流无不以获得孙儆先生甲骨文书法为荣并视为墨宝而珍藏之。

不久前,深圳《国际甲骨文书法家篆刻家大辞典》上所载世界上298位甲骨学者的作品中,排在第二位的是“教育家、书法家、曾任南京临时议会副议长的“江苏南通人孙儆”,这实际确认了他在甲骨文研究界的地位。

2006年6月5日,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卖厅里,买家们围绕着 孙儆 先生的十二字句楹联的书法作品(作于1937年)纷纷出牌,激烈竞拍,最后这幅楹联以17600元成交。进入21世纪,孙儆书法作品已经为中外藏家们所热衷收藏,每幅拍到上万甚至十几万元的价格,这进一步佐证他的甲骨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

由于日冦的摧残,孙儆这近乎疯狂的甲骨文字学术考研于1938年4月无奈地中止。此后,他为远离日伪的纠缠,远避到上海儿子处。在寓沪“斐庐”的十五年里,他沉入书斋,以文房四宝为伴,有时他还鬻字为生。然而,艺术的魅力总是掩藏不住的,孙儆过人的卜辞书艺渐次在沪上鹊起,名声逐步直播江浙沪。

1938年他精心创作数件十二言长联,参加何香凝、张大千等在《九华堂厚记书画店》的书画联展,1940年《九华堂厚记书画商店》预订他的作品长年销售。1946年,其在南洋办学的弟子李善基襄助孙儆在成都路沧洲书场举办八十寿辰书法展,报纸名家称赞他的书法“文词俊秀,书印合一”,在“钟、王、苏、黄”之外另树一帜,1947年,他的书法作品在这一年被《中国美术年鉴》影印收录……

《经畲楼印谱》 西泠印社辑。著作《甲骨文集联 》由罗振玉作序 ,线装朩刻版。著《甲骨文联句》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