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我就认识了李镇西老师,他的《爱心与教育》曾深深打动了我,激励我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年暑期又拜读了李老师的新著《自己培养自己》,同样深受启发。书中多有金玉良言,忍不住要摘抄一二: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守住朴素的教育心,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那应该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在他们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
“教育的艰辛与快乐是融为一体的。”
“孩子喜欢听故事而不愿听说教。”
“尊重个性与培养共性,不可偏废,不可走极端。教育就是要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
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专业成长靠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那么究竟该怎么想怎么做才能实现自我教育?我以为——
1、在其位谋其职
老师们,扪心自问,你想离开这个岗位吗?
事实上,绝大多数老师是跳不出或者也不想跳出这个圈子的,那么,同样是过一天,是笑着过呢,还是哭着过?是幸福而充实地度过,还是庸碌无为地糊糊日子?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命运的东西我们无法改变,就像托马斯所说:“生活是一场永远不能成为正式演出的彩排,一张永远不能成为正式作品的草图。”人生只有一次,我们的出身、父母、生活环境、甚至爱情与婚姻,都成了无法改变的命运,好像很悲哀啊——辛辛苦苦地到这个世上来一遭,我们的一生只是一场彩排,糟糕的彩排?一张草图,粗糙的草图?然而,撇开这些称之为命运的东西,还有另外一些,另外一些能够被我们握住的东西,那就是工作!是每一个人在工作中的状态、努力、感受以及成就。如果能够达到某种境界,那一些才将成为我们生命本质的东西——因为其间浸淫着的,是我们个体后天的汗水、智慧甚至血泪。
所以,如果你不想到这个世上白来一遭,不想成为命运的一个玩偶,那么,老师们,请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吧。我的母亲便常常对我们姐妹几个说:“干一行,润一行,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一个“润”字,早已经内化为我生命认识的一部分,所以,我兢兢业业地工作。
2、拓展生命的宽度
塞涅卡在他的《道德书简》中这样说:“死气沉沉地活八十年是为了什么呢?这不是在生活,而是苟延残喘……应当以事业而不应当以寿数来衡量人的一生。”
的确,人的生命是由时间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时间是个定数,充其量也就几十年,没有什么延伸的余地。而空间就不同了,生命的空间由每个人自己来定度。同样一天,睡睡觉、吃吃饭也能过去,加上看看书,和朋友聊聊天,内涵多了点,也过了一天;如果再练练字,写写文,内涵又多了点……如此,生命的宽度就一直在延伸,不经意中生命充实了,延长了。
是的,生命是一个立体的呈现而非单薄的直线或者平面。唯有让生命拥有了足够的宽度和厚度,人生才充分具有了精神的意义。
所以我喜欢当老师,一名尽可能优秀的老师,我不愿死气沉沉行尸走肉般活80岁。工作让我感到幸福。有同事说,你的心态怎么这么好?一天到晚地忙碌也不觉得烦?是的,我觉得工作着是美丽的,我为孩子们竭力付出,辛勤耕耘;我心平气和地接受小孩子所有的不足与错误,尽力帮助他们改正;孩子们在健康活泼地成长;我得到了家长的肯定与信任,受到尊重……这样活着不是十分美好吗?
当然,我做得还远不够好! 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当以李老师为楷模,生命不息,求索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