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村培育站 >> 正文

乡村培育站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呢?很多人一直以读书为乐趣,以读书为一种优雅的爱好,但是似乎很少探讨过读书本身的问题。最多也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或是几句比较玄妙的话给掩盖过去了。以我自身的体会,读书的时候,常常消遣多于求知,读完之后,又是谈资多于认知。所以总觉得自己的水平并没有多大的进展,有时候看到一些书评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本书还有这个意思。                           

        所以如何阅读一本书,其实就是如何通过读书深化自己的思想水平。这本书的作者在这里给出了一份完整的、可操作的答案。他先是纵向地将读书划分成了四个层次,详细地介绍了每一层的要点和达到的方法。然后又横向地介绍了各类书籍的阅读方法,例如小说如何读,诗歌如何读……看得出作者想尽量做到逻辑严谨,思维缜密,希望让读者能体会到这样一种方法。                                 

        在我理解,方法也好,层次也好,作者最终是要告诉我们这样一种阅读的意识,即先站在作者的角度读书,然后跳出这本书这个作者。                                                       

        以前读书,我往往在自己的角度,感受也是我从中获得了什么,或者我体会到了什么。但往往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作者写这本书是为了说什么。作者写书大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说明一个问题,或是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抒发一段情感,而接收的时候却往往或是与其初衷有误差,或是只看到了一个局部,前者比如“存在即是合理”之中,合理本意为合乎逻辑,但往往被用作对的,有理的。后者比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首先并没有到达黑格尔或者莎士比亚的层次,其次,在阅读的时候对于他们写作时留下的蛛丝马迹并没有仔细地推敲,并没有思考过如下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作者是用怎样的框架写的?作者用了哪些重要的段落或者篇章搭建的框架?思考这些问题既是所谓的作者角度。当意识到这些时,我感觉到一扇崭新的大门在缓缓打开,以前读过的,以后要读的书都有大量的内容要发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读书并不只是我接收作者给的信息,而是我先努力找到作者的思想,然后与我自身的思想交流的一个过程。也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自身的认识。              

       到了这里也就到了作者提出的“阅读四个层次”中的第三个,即分析阅读。阅读的最终目的是研究问题,所以作者又提出了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记得台湾作家李敖说自己读书时常常同时看几本书,看到重要的内容就撕下来用。这种方法就类似于主题阅读,其实与其说是阅读方法,不如说是研究方法,不拘泥于一本书一位作者,而是将众家为我所用,为我自己想研究的课题所用。                   

        以《如何阅读一本书》自己的分类,本书是一本实用类书籍,甚至附有习题可供操作以学习它所介绍的阅读方法,不能不说是一本细致入微的好书。它并非给我一条捷径去偷懒,而是给了一片荆棘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