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知识的守望者
——通州区实验小学党总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方案
(2010年5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统领,认真落实我校“生命化校园”远景规划,打造一流校园文化品牌,提高党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文学素养,拓宽党员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帮助党员教师养成读书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
以提高党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党员教师中倡导“读书是一种需要、一种责任、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的理念,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提升业务素养,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为我校“生命化校园”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健康的精神保障。
1.个体目标: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每一位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进一步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更新自身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完善自我评价,引发读书欲望,养成读思习惯。
2.群体目标:
通过实施读书工程,营造健康的团队精神家园,提升党员的群团整体素质,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化”和谐党员队伍,成为通州区首批学习型党组织,进而,带动学习型学校的建设。
三、学习对象
全体教师。以40岁以下的教师为重点,以党员的学习为突破点,以党员的读书学习引领教师的读书学习。
四、学习内容
(一)向书本学习
读书是学习的主要路径。
1.必读部分:
学校为教师购买的《教师,做个思想者》、学校为教师征订的《江苏教育》、学校自编的每一期《书摘》等,语文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文学名著,读一本儿童文学。
2.推荐部分:
推荐书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陶行知文集》、《新教育之梦》、《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教育过程最优化》、《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和 老师的谈话》、《多元智能》、《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叶圣陶教育文集》、《爱心与教育》、《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教育心理学》、《有效教学方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素质教育学习提要》、《案例教学指南》、《教育理想与信念》、《我的教学生涯》、《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创造性思维与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外教育故事选》、《中外教育格言选》、《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名人的教师生涯》。提倡教师读一点教育哲学、美学、史学方面的书籍。
3.自选部分:
学科教学刊物自选:根据自己任教学科,每周到阅览室自选阅读相关学科教学杂志,及时捕捉学科教学信息,了解学科教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人文素养书籍自选: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部分提升人文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方面的书籍。
教育理论书籍自选: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自选相关的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
(二)向实践学习
1.请进来
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园,上示范课,为课堂教学提供范本;做讲座,为全体教师注入新鲜的思想;共研讨,激活群体的思维。
2.走出去
组织教师走进名校,学习他人的办学经验;走进名师的课堂,学习名家的教学艺术;走进自然,拓展人文情怀。
3.动起来
通过组织开展相关的沙龙研讨、征文比赛、教学比赛,相互学习,读无字之书,活化学习形式。
五、学习要求
1.读书的选择性:读好书——书市万卷适我取。
放眼当今世界,琳琅满目的专著、报纸、杂志以及众多的电子网络读物等,在给我们一个光怪陆离强有力视觉冲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现实的命题:在良莠不齐的大众文学面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作出选择,选择适合我们教师这一身份的读物。有了正确的选择,也就把握了正确的方向;愿我们多读点好书,做一个法律的了解者、做一位知识的守望者、同时做一辈子的教育者。
2.读书的反思性:书读好——书破万卷求自如。
真正的阅读者,历来提倡反思。读书一方面是为了积累,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读书更需要反思,将各门各派的观点加以整合汲取;读书更要创新,将书中观点为我所用。把书读好,任作者与读者的思想自由驰骋,简言之就是一句话:读书需要思考!否则,那就是文本主义、教条主义、拿来主义。
3.读书的习惯性:好读书——咬定书山不放松。
阅读,能给自己一个宁静的心灵空间,有时甚至能净化自己的灵魂!读书是需要时间的,读书也是需要毅力的。合理利用时间,“书山有路巧为径”;增加一点毅力,“咬定书山不放松”。在与书本对话、与文章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好读书、勤思考”的良好习惯。
六、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形成计划。
学期初,学校制定教师读书计划,确定必读、选读书目;并利用学校例会,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切实让读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让读书活动成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载体。
广大教师要自觉成为读书的推进者,每个办公室每周要推荐1-2篇教学文章,集中阅读,并展开办公室读书交流会。
2.创设条件,提供保障。
学校每年都会拿出专项资金购买书籍,包括专家理论、名师经验、经典名著等书籍,力争让老师们有好书可读。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阅览室建设,增强核心期刊、专业报纸的征订力度,为教师创设良好的读书条件。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购买图书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资源,每人每学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不少于1本,每周到阅览室阅读期刊不少于2小时,青年教师每周必须到阅览室集中阅读不少于1次。
3.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一是坚持“同读一本书”,学校指定统一书目——《教师,做个思想者》。二是坚持“自主阅读”——《江苏教育》、选读书目、各类核心期刊、专业报纸或《书摘》上介绍的书籍。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向教师推荐优秀的教育网站,优秀的网络刊物、优秀的论坛、优秀的专家博客、优秀的网络课堂等平台,多形式、多渠道为广大教师提供读书学习的信息途径,不断扩大教师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容。通过读书学习,使广大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形成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及学生观。
广大教师在阅读的同时,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40周岁以内的青年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记录本(或读书博客,推荐使用读书博客,35周岁以下的教师原则上必须建立自己的读书博客),每周做读书摘记不少于2000字,并及时记录自己的读书体会。
4.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学校要通过读书论坛、读书沙龙、笔记展览、心得交流、案例剖析、读书方略、阅读测试等活动,加强教师读书学习的研讨和交流,努力营造学习反思的浓郁氛围,使广大教师在读书中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
广大教师要注重读书反思、教学随笔的撰写,和教学经验的文本积累工作。35周岁以内青年教师每学期完成教育故事、随笔、反思等不少于2篇,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少于1篇(3000字以上)。
每学期,学校将举行1-2次我的读书故事展示活动,届时,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撰写展示稿件,并在全体教师会上展示。
5.注重过程,全面评价。
尽管教师读书工程应该是一种自觉、隐性工程,但为了促使形成全体教师人人读书、青年教师热爱读书、部分教师热衷读书的格局,学校行政将通过评价、督促、跟进等手段,将读书活动变成教师必修的一项硬性工程。为此,学校行政小组将采取平时网上抽查、读书交流回报、读书沙龙互动与期末综合检查、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读书学习的过程性管理,并将读书学习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价:一是纳入教师专业成长三年发展规划的年度考核,凡是未完成读书“规定动作”的教师,在年度考核中,一律不得评为优秀;二是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凡未完成读书计划的教师,将扣发相应的专业成长奖;三是设立青年教师优秀读书博客奖,开展读书积极分子的评比活动。
读书能怡情,读书能博采,读书能长智。我们建立教师学习制度,旨在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人文环境。我们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让阅读和思考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愿自觉行为,让个人学习孕育勃勃生机、团队学习激发集体智慧、全程学习实现深层转变,打造一流书香校园,将通州实小构建成一个不断前进的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