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份责任
“一个人没有了家庭责任感,这个家庭就注定不会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责任感,他的一生就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作为一名教师,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缺乏责任感、责任意识、责任心的教师绝对称不上好教师。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个教师有了高度的责任感,也就有了他特有的个性魅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也是表现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所在。教师的态度为什么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长?因为,学生具有一个最重要的心理特点——向师性。学生就好像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就影响了学生。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他们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他们都殷切希望能遇到好教师,他们对每个教师都抱着很大的希望,每天都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些美好的东西。
我现在担任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这个年级的特点是热情、可爱、集体荣誉感强,但大部分学生好动、懒散、学习积极性较差。在接受这个班级之初,就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与困难。俗话说得好:有困难也得上啊!既然接受了工作的安排,就应该全心全意地做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学生一声声的“老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着不同地区、不同性格、不同习惯的学生,着实令我费尽心力,但我想只要我有一颗爱心、责任心,是会把学生带好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把对学生的责任心放在首位。
对学生负责首先意味着对全体学生负责,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成绩、不同个性、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学生。只注重培养学习优秀生,对他们春风满面,关怀备至;而对后进生不管不问,甚至厌恶、歧视。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在这方面,我关注最多的学生就是班级里特别个性、特别难管的那几个男生。他们干什么都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对班级的学风、班风有着很多不好的影响,有一段时间甚至都影响了课任教师上课、辅导。为此,我是大伤脑筋。对待这几个“特别生”我想了很多方法,在“严”和“爱”上下了不少功夫。“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严而有理”:当他们出现不正常现象或违纪甚至多次违纪的时候,我总是强迫自己冷静,理智对待,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进行教育。譬如,有一次这几个学生趁我不在的时候,生物课上逃课到操场打篮球,知情后,我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公开的检讨和保证,并让他们自己选择补救的措施,最后,他们去找生物老师道了谦,并在生物实验室义务劳动一周。从那以后,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再没犯过错误。
“严而透情”: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这几个学生性格大多暴躁、逆反心理强烈,反复性大,继续下去对他们自己、对班级都是极大的危害。对此,我也是忧心忡忡,对待这样的学生更应要把握好“度”,不能总是“硬碰硬”,有时,“以柔克刚”是非常有效的。我是个很感性的人,在学生面前从不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的真情实意,加深了我和学生的感情。
对学生负责还意味着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进步,只教书不育人。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既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又重视人生方向的引领。
每一个学生都是未发掘的宝藏,他可能学习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说不定有很多的优点呢!不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细心地观察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会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就会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不会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会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态度友善,与学生交谈常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教育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就使自己的好心好意被学生所领会,也会收到意象不到的教育效果。
对学生负责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感,这一点至关重要。“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而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心情就是责任心。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饱享着各方面的疼爱却没有学会疼爱别人。绝大多数的家长仅仅对学生成绩提出要求,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在家庭、集体中应负的责任感。学生口头强调自己很爱父母却不愿为父母分担一点家务;认为自己很爱集体,但许多时候对集体利益却漠然置之;他们渴望交往,但对他人的托付却常常忘到脑后;他们没有负过责任,因而就缺乏责任感。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责任心的前提依然是“先正己,后教人”。“正己”是责任感的前提,作为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你的教育才有力度和效果。可见,教师要率先垂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责任之重大。
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不断求索,做个尽职尽责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