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随笔 >> 正文

论文随笔

教育随笔(八)

学习•实践•反思•评价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诉求。这里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是学生学习智能的发展水平,而且包括教师教学行为的逐渐改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完成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支持性、服务性、指导性活动的总和。教师教学行为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与改善,也是学生新型学习方式形成个改变的重要前提,也是新课程成功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

可是我们发现,在现实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时常出现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没有实质教学行为发生的现象,不少与新课程不符合、甚至相悖的教学行为习惯还依然存在。在很多教师身上,陈旧的教学行为仍然不自觉地发生着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和评价这四大步骤,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也保证了学生的良好成长。

一、学习——加快理念内化的加油站。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行为,总是代表着行为主体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念作为教学主体的一种“关于教学实践的基本认识”、“教学信念”和“价值判断”,对主体的教学行为具有驱动性。因此,要转变和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加快教学理念的更新内化,必须坚持在实践中自觉学习。

1、树立新课程教学新理念。教师作为革新的课程实践者,应该以开放的姿态看待新课程,善于接纳新理念,不断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思考,以多种形式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与沟通,努力实现自身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改善。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笔者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支配自身教学行为的核心理念,确立新的学生观和课程观,树立“发展性评价”等新思维,理解相关学科教学的课程理念以及智能发展和建构主义等基础的理论,以此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能动性,使教学过程能在具体生动、和谐发展的情境中进行,从而达到了“课人合一”的效果。

2、善于在实践中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内化,关键在教师。除了阅读有关的理论书书籍外,还要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自觉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领会。比如笔者做到了这样三点:(1)、与经典作伴:阅读一些优秀教师的经典案例,研究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何处,明白理想的课堂教学真谛;(2)、以学生为镜:向学生学习,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敏锐地观察自身教学行为的成败得失;(3)、和同行为友:教师要善于和其他教师合作、交流,通过信息的融合、经验分享、深度讨论等,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以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内化,驱动教师行为的转变与改善。

二、实践——深入理念实施的动力源。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经验型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常常处于“稳定化、不冲突、少动力”的状态,虽然比较可靠信任,但是始终无法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卓越的教学水准相媲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找到一种能使普通教师迅速转化为优秀教师的动力和途径,那就是实施行动式的研究。

1、在行动研究时进行教学。借助行动研究,来实施教学研究的过程是:(1)发现问题:笔者关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发觉自身实践或者理论领会中的某一个特定问题,并且从多方面收集有关资料;(2)分析问题:分析所有收集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确定,诊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认清其本质;(3)验证问题:笔者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个方案,从而在实践教学中来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可行性。当然,在验证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其他的问题,这样行动研究呈现出不断重复、螺旋上升的特点,为最终的教育大境界奠定基础。

2、在交流合作中获得帮助。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与他人形成研究共同体,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对话和交流,彼此交换信息和观念。如,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一直在一些老教师、潜力足的同行交流,使笔者得到了有益的帮助和有用的启示。这样,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氛围随之产生。

三、反思——修整理念解读的过滤网。

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反思性实践,它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的自我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因此我们要加强自我反思,从而来逐步修整自身理念的解读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自我反思的效能呢?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培植自我反思意识,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一、要拓展反思的广度和深度。首先教师要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层面的问题,如,笔者经常在一节课结束后,对教学的设计和具体实施、学生的反应等进行小结,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次,教师应该在理念层面上进行反思,笔者在跳出自我的意识,来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师生观,这样自身的课程理念就得到了深化。二、要立足教学全过程来进行反思,比如,笔者在对教学设计的重新审视,用前瞻性的眼光来提高自己的教学预测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时追问,以监控性的视角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调控水准;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总结,用批判性的思维来提高本身的教学评价本领。

四、评价——提高理念运用的助推器

新课程倡导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教师自评、学生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会自我评价,是教师转变并改善自身教学行为的有效手段和提高理念的运用能力。

学会自我评价的途径在何处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明确相应学段课程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以有效见空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重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对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启示和规范作用,关注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第二,设计并运用好评价工具,如教学案例、教学后记、教学随笔等。第三,教师要收集对自己评价的多种资料和信息流,采集学生、家长的日常性评价,并综合学校的评价意见,从优缺点两方面来分析,以达到了“扬长补短”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实践、反思、评价,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行为逐步改善的必由之路,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在学习中实践,又要在实践中学习;我们要在学习中反思,又要在反思中学习;既要在学习中评价,又要在评价中学习;不仅要在实践中评价,又要在评价中实践;不但要在反思中评价,而且要在评价中反思。总之,学习、实践、反思、评价既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又是一个交叉融合的过程,更是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些都有可能使小学英语教师行为改善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必须把学习、实践、反思和评价这四大环节,放到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中去,这也意味着新课程能顺利地贯彻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