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的基石
李红霞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对人的大脑皮层有着重要影响。积极的情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特点的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充分挖掘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一、 以知识的魅力吸引人
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几何图形的变幻无穷,数字计算的奥妙精深,数学语言的逻辑严密等等无不体现了数学的魅力。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中的趣味性、知识性,改变以往一贯的抽象枯燥的呈现方式,将数学知识以学生喜欢的姿态展现在课堂上,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如学习《对称图形》,我们可以创设情境,伴随着柔美动听的《梁祝》,欣赏着蝴蝶、脸谱、剪纸、中国汉字,让学生充分感知对称图形的生活原形,真切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生动的情境、美丽的图案激荡着学生的心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油然而生。
数学的应用性决定了数学有着广泛的生活背景。所以数学知识的呈现还可以充分利用其背景材料,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作为切入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如学习《统计》时,可以在班上组织一次民主选班干,亲身体验生活中的统计。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把铺地砖、粉刷墙壁等家庭装潢问题引入课堂。数学的真实性、实用性,使学生与数学更加贴近,增进了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二、 以教师的表率感染人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得信息量的7%来自于文字,38%来自于语言,55%来自于面部表情。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获取效果。基于此,要让学生学习时保持最佳情绪状态,教师应满怀对数学的热爱,用自己富有激情的导语,声情并茂的表情来感染学生,自然地吸引着学生的思维从一个层面飞跃到另一个层面。其次,教师严格的治学态度、规范美观的板书、认真负责地批阅作业等行为无疑给学生树立了良好学习行为的楷模,产生积极的模仿动机。第三,和谐、平等、亲切的师生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教师应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发挥童心童趣,做一个“长大的儿童”。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当学生遭遇挫折时,给予真诚的关怀和鼓励。“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从心里接受认可了教师,必然会爱上教师所教,从内心需要出发,忘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 以学习的体验激励人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我们应加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反思。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意识的给学生留出“学习空白”,让他们在探究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感受思考过程的条理性。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深化理解,而且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朝主动、积极方面变化,感受成功探究带来的愉悦。当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合作讨论,多次坎坷的尝试后,得出了结论,十分自豪地说:“老师,我发现了……”此时,那充满成就感的表情揭示了他们深刻的经历和成功的体验,磨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
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反思、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并产生完善自我的心理需求。例如,建立“反思卡”,记下“今天的收获-------(包括自己的思考和听来的新点子),自我的建议---------采取的行动-------”等。通过交流反思心得,学生彼此间可以获得启发鼓舞,从而建立自信,形成更持久的学习情感和健康心态。
总之,有了情感因素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才能持久有效的维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应该由获取知识的快乐来激发,应该由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来激发,应该在学生自身不断地努力和获取成功之中得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