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作业题所想到的
《青年博览》上刊登了王悦的《一道数学题》一文。文章介绍了作者在美国的一次经历:
一个周末上午,作者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女孩打来的电话。这个女孩名叫珍妮,正上小学五年级。原来是她的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周末作业:向三位陌生人讲解一道数学题。作者开玩笑地对珍妮说:“好的,但我数学很糟糕,不一定能听得懂啊。”珍妮却当真了,诚恳地说:“请让我试一试,如果第一次不行,我还可以尝试别的讲法。即使您最后还是不明白也没关系,您就把这当成一次有趣的经历好了!”看来她事先早就准备好台词来应对各种情况,这显然也是作业的一部分。征得作者同意后,珍妮开始一板一眼地讲起课来。这是一道类似“鸡兔同笼”的应用题,只是她用的是在超市买饮料的例子,听起来跟日常生活更接近。在她讲解的过程中,作者故作听不懂,问了好几个问题。珍妮非常耐心,回答得也不错,看样子早有准备。最后作者说听懂了,问她怎么向老师证明作业完成了。她说:“我要写一个报告,详细记录我给每个人打电话的过程。结束之前,我还要问您一个问题,您对我的讲解满意吗?您认为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作者一听,不由得佩服起珍妮的数学老师来,这道作业题有交流,有反馈,设计得全面而实际。
读罢此文,我也由衷地对珍妮的数学老师竖起大拇指。没想到,在这位数学老师手中,一道数学作业竟然包含着如此多的能力训练,不仅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还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勇气和口才。这比单纯地让学生记住几个知识点要高明得多。
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多些探究式、实践式作业,少些死记硬背、机械单调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