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我”心声 写“我”风采
——学生习作如何求“真”
通州区实验小学 陈李娟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小学阶段,学生习作以记叙文为主,写记叙文,就是要真实地描述生活,真实地描写景物,真实地抒发感情。“真情实感”是习作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教师应明确小学习作的定位,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素材,鼓励学生倾吐真我心声,抒写真我风采,对学生的习作给予真诚地评价,促使学生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里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求真、学生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然而,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爱抄袭,尤其是回家的小练笔上网一查,抄上一篇就完成任务。还有的学生一到写作文时就意识到作文书的重要,看到类似的不管内容是否与自己相符就搬到自己的作文中,美其名曰“仿写”。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虽是自己“亲自操刀”,但内容有点失真,比如:说到诚实就写在马路上拾到钱,一直等候在那里直到还给失主;说到感动就是妈妈雨中送“我”去医院,“我”的病好了而妈妈却病倒了。不可否认,这些事例具有真实性,但就某个人来说,如果根本就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却变成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不就成了“虚构”?造成以上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这两方面,一是他们认为抄袭、仿写来的文章能得高分,自己写真实的既写不长又写不生动;二是他们觉得编得越伟大、越感人越能得到共鸣,写些平常小事难以打动人,所以非得让妈妈去“淋雨”。
那么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去追求“真”呢?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明确小学习作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明白通畅的文字记下来就可以了。将小学作文定位为“习作”是在强调小学生的作文是一种练习,而不是“创作”,不能作太高的要求。
首先从篇幅上讲,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要求写一两句话的,绝不要求写三句话,要求写片断的,绝不提出成篇的要求。可是现实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有的老师赞叹二年级刚刚才起步练笔的孩子:“这孩子的作文写得真长,都达到中高年级的水平了。”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不能以字数多少来判断写得好不好。看那些真正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绘本童话的文字都是比较精炼的,并非越长越好。
其次从表达上讲,绝不能要求学生文笔美、词藻丽、立意高、言论精。因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作家。对一些学困生,教师还要主动降低要求,这样,学生才没有负担感,才会有表达的欲望,不会挖空心思去“抄”去“编”。三八妇女节,我要求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或给妈妈送一样礼物,然后把过程记下来。阅读学生的习作,有的敲背,有的洗脚,有的制作贺卡,有的洗碗家务,不乏感人的场景,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涵同学的文章,其中一段这样写道:“终于等到了放学,我飞快地跑回家,把花放在桌子上,还写了张祝福的纸条.然后静观其变.妈妈终于回来了,她推开门,只是看了一眼桌上的花和那张纸条,什么反应也没有,就和往常一样进厨房做饭去了。我自以为结果会和作文书上写的那样,妈妈会感动地抱住我说我长大了,懂事了.可咱妈怎么跟她们不一样啊! ”的确,如小涵作文里所写,大部分孩子在写这类作文时,会写“妈妈感动地抱住我,说:‘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其实,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平实,可能没有电视或文学作品中渲染得那么激动人心甚至会相拥而泣。小作者妈妈一开始的“无反应”是完全符合常理的——家庭主妇一回家就忙着进厨房或者当面不好意思表达,这些都是真实的。我不仅把小涵的这篇习作推荐给了全班同学,还推荐给了另两位老师,她们读完后都觉得有意思。是呀,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
二、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并不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词句才是“真作文”。要有动人、感人的故事,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作文才是好的作文。而且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记录下来,那才是“真正的作文”。
首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点滴。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当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看起来很平淡不起眼,如果我们不去用心品味,也许过去了它全然不留一点痕迹,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学完《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我让孩子在生活中也注意观察一下或者回想一下自己家庭中流淌着爱意的细节。于是一件件生活小事变成了一篇篇感动人心的文章,那看似轻轻淡淡实则深厚无比的亲情,犹如茉莉散发着缕缕幽香。如一个孩子的作文中有这么一个动人的细节——
一个晚上,我刚刚入睡,就听到有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一定是爸爸回来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妈妈责怪爸爸:“你以后踩好时间点再回来,总在孩子睡觉时到家!一会儿你声音小点,别吵着她!”爸爸只说了个“行!”就去洗漱了。妈妈刚才还是火冒三丈,现在却穿着单薄的睡衣,转动阳台门的手把,轻轻地推开了一条小缝,蹑手蹑脚地走进去为爸爸提来一壶热气腾腾的水,帮爸爸调好洗脚水的温度。老妈就是这样“刀子嘴,豆腐心”,她把满心的爱给了我和爸爸。
平淡之中见真情,当学生叙述着自己的“家常”,叙说着自己的感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只要是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都可以写。
其次创造条件丰盈学生的童年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来源于生活,但有的孩子由于多种原因生活比较单一枯燥,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看电视,有的甚至双休日整日还沉迷于电视和网络之中,远离大自然,和家人关系疏远,变得孤僻冷漠。与生活没有亲密接触,哪来写作的素材?
教师要转变一些家长的观念,不要以为教孩子写作是老师的事情,也不要以为买几本作文书就能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有条件的尽可能带孩子走出家门,拥抱自然,走向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地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当然没有条件的,在家也可以让孩子多动手实践,比如让孩子做家务为父母分担家庭责任,不仅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丰富孩子的生活。而有的家长总是这样说:“你只管把作业做好,把学习搞好,爸爸妈妈不要你做什么事情。”家长都包办代替了,孩子没有实践的机会,所以有的孩子写煮饭总是煮焦了,写“烧菜”总是油没热就开“炒”了,写“扫地”总是东一舞、西一扫。没有机会亲自动手或者家长不给予指导,孩子也只有凭想象胡编一通。
教师在学校里也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写作。比如阳光体育开展滚轮胎、踩影子、跳方格等游戏;劳技课上举办凉拌黄瓜、水果拼盘、编蛋袋等活动;语文学习中举行辩论赛、演讲会、朗诵会、读书会等实践活动。一次活动就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提高;一次活动就是一次合作的机会,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一次活动就是一段快乐的回忆,学生的写作素材不断丰富起来。于是在孩子的笔下就诞生了《你的影子在哪里》、《快乐拌黄瓜》、《果果时装秀》、《我合作我快乐》等一篇篇趣味横生而又蕴含道理的佳作。
林海音如果没有小时候生活在北京城南的经历,就不会写出《城南旧事》中英子超越悲欢的童年生活,萧红的童年里如果没有在祖父的园子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那份自由,就不会有《呼兰河传》这部如画般的“叙事诗”。孩子就是在一次次激动的体验、勇敢的尝试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童年生活的丰盈为学生的写作源头提供了多少“活水”。
第三、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有的学生观察了生活、参与了活动,可是就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不是记流水账就是泛泛而谈。教师要让学生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动心的东西来。比如帮妈妈拿剪刀这件事这件事很小,但你如果细细观察就能有不一样的发现,看这位学生习作的片段——
一个愉快的周末,我在沙发上趴着,两眼紧盯着电视。妈妈在一旁为爸爸补衣服,爸爸坐在妈妈旁边看电视。“拿一下剪刀!”妈妈叫道。我看得入迷,根本没有心思替妈妈拿剪刀,尽管剪刀离我不远。爸爸连忙说:“我来吧!”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爸爸抓住剪刀前端,把刀柄对着妈妈,妈妈用完了也以同样的方式递给爸爸。想想以前我帮妈妈拿针时,总把针尖对着她,有几次刺到妈妈,差点出血。而爸爸妈妈呢,他们总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给别人。
教师要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凡事都仔细琢磨品味一下,经常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教师、同学等进行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要鼓励学生倾吐自己的心声
通常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威严的,学生觉得和老师之间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所以他们在作文中不敢倾吐自己真实的心声,一是怕老师泄露他的秘密,二是怕老师会对他有看法。那怎样打开学生的心扉?
教师可以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大胆表现自我。如《和××说说心里话》;《我的烦恼》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积蓄在心中很久的烦心事表达出来,当然教师先答应学生为他们保守秘密。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时教师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教师要亲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他们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努力这样去做,让学生在作文中畅所欲言,一吐为快。比如《 的感觉真好》有学生表达了“爸妈不在家的感觉真好”的自由心情;《“战争”与“和平”》有学生表达了“自己为爸妈之间的争吵而苦恼,希望家庭战争能早日结束”的强烈愿望;《童年趣事》有学生表达了“我是奥特曼,走在大街上希望突然怪兽来袭,自己和它决斗一场”的有趣想法……学生不断地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不断地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好作文。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学生抄作文选,说套话、假话等现象。
四、要真诚地给予学生评价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的习作求真,教师的作文批语也要讲究真实不造作,实事求是。语文教师批改作文,面对的不只是文章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真,首先表现在有满腔热情,批语中要乐其所乐,忧其所忧,以肯定成绩鼓励进步为主。有一个学生家庭特殊,性格内向,感到其它同学看不起他,也不与其它同学一起活动。她在一篇作文流露了自己的想法,我看了颇为担忧,便写到:“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你知道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你,都希望和你一起玩。投身到集体中来,就会体会到从来没有过的快乐。”再通过和她谈心,又教育了那些讽刺她的同学,集体活动中让班干部多带领她一起参与,后来发现那个学生比以前开朗了,活泼了。还有一个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在《我的烦恼》一文中诉说了自己美术课上,看到人家得了很多星羡慕不已,可轮到自己画又画不好,所以画了一半就把作业藏在书包里不敢交上去。我阅读批改以后,给她的评语是:“要知道老师的美术水平也是一般般,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只要你尽力了,不管结果怎样老师都会满意的,别藏起来哦!”当读到特别精彩的语言时,我会像欣赏名家精品一样,发出真诚的真诚赞美,给他们成功的喜悦。我在学生《拥抱春天》一文后,由衷地赞叹:“你纯美清新的文字让我看到了春的色彩,闻到了春的气息,真想和你一起在田间小路快乐奔跑。班上一位学生她的家庭是重组的,现在非常和谐幸福,所以我在她的文章《有家的感觉真好》后,批道:“你很幸福,你重又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有那么多人爱你,老师打心眼里为你高兴。”批阅学生的想象作文《未来的 》我会表达出我的赞赏和期待:“未来科学家,期待您的发明早日问世,为人类造福。”
真,还表现在对于一些不合情理内容或不正确的观点和内容的作文,实事求是地提出批评。在《记精彩的接力赛》中,有学生指责一女同学在接力赛中最后一棒发挥不好,把快到手的冠军拱手相让了。我就在作文后面批语:“运动场上总会有赢有输,虽然是最后一名,我认为她已经为班级争了光,为集体出了力,比那些站在旁边的同学强多了。”后来,我就用晨会课纠正了那些同学的不正确看法,并鼓励那个女同学不要难过,因为她身上体现着一种精神。
真,同样表现在能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和批评上。在《老师,我想对你说》文中,有一学生,借着写作文的机会,希望老师不要总是点他的名字,让他上课时有点紧张分神,并答应老师自己一定改正缺点。原来这位平时表现不错的男孩近几天学习有点松懈,作业有点马虎,所以我对他加强了管教。我读了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给他施加了压力,所以我在文后写道:“老师会注意自己的方式,你不要有思想包袱,老师也相信你的承诺,期待你的改变。”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向老师提出了几条意见,比如老师对某些成绩好的同学比较好,处事不公。我想,教师不是一个“圣者”,难免有错误。她之所以这样说是出于对老师的信任,说出了心里的话,诚实是没有错的。于是我在那篇作文下写道:“老师肯定有不少缺点,很感谢你提出了老师的缺点,老师一定知错就改。”这是对那位同学作文最好的肯定,鼓励她说真话的信心。正如古言所说: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对老师自然生出信任感、亲切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吐“我”心声 写“我”风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里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