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
通州实小 陆晓琴
这是五年级的一堂数学课,笔者在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导入部分)
笔者出示了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填空。
被除数
| 1200
| 120
| 12
|
除数
| 300
| 30
| 3
|
商
|
|
|
|
学生纷纷举手汇报,师填写表格。
师:观察表格,把第二栏与第一栏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了一会儿,举手汇报。
师:观察表格,把第三栏与第一栏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片段二(讲授例题)
学生列出算式后,
师: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呢?
生1读书本上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师没做任何回应。
上述的案例中,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展开。片段一中复习了商不变的规律,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依据。片段二中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但这两个片段中的做法值得商酌。
一、没有认真研究学生,课前的预设不够充分。
我没有考虑到部分学生对有些方法法则已提前接触的现实,把自己的预设建立在学生知识经验全部为零的基础上,而没有考虑有的学生已经会运用方法法则的情况。
二、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课堂教学我们追求预设生成,但是当非预设生成出现的时候,该怎么办?为什么我们还是习惯于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回到既定的教学思路上?
上述案例中的老师有必要对课堂做好充分的预设。目标的预设不仅是认知目标,还应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当预设与生成偏离时,是固守预设,对生成不屑一顾;还是放任生成,抛弃预设呢?
因此在课堂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心预设
上课之前,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一些设想,充分考虑好怎样应对学生,这样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胸有成竹地驾驭课堂。1、课始的整理表格归纳商不变规律放手给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归纳,师不必逐题要求,参与。2、学生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已经有以前知识的迁移,但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概括计算法则是提高难度,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去预习数学书本,让他们说不清的思路用书本规范的数学语言来理解。这样,给了学生举例、猜测、验证的空间更加广阔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的欲望。
二、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课堂上,教师再怎么精心备课,课堂上也难免会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有的可能是出乎意料的新亮点,有的可能是出乎意料的冷点,有的则可能是完全脱离了正常的教学轨道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教师都要根据具体情形的不同,来进行适当的应对,或调整预设,或放弃预设,或机智地应对生成,或适时地引导生成,也可能兼有其中的几种。
在生成的课堂中,教师是否善于倾听,是否善于发现学生言行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闪光点,是否能很快地对学生的观点加以挖掘和提炼,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其实,在课堂中有一个学生在介绍自己思路时,就在读书本上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我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战机”,将手中的“球”再传给学生:“他的思路既清晰又明了,和编书的教授不谋而合啊。下面我们一起打开数学书来自学这段话,等会儿,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解释给大家,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问啊。”这样,不是可以顺理成章的切入主题了吗?
因此,以“教是为了促进学”这样的思想应该是落到实处的。作为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更要有换位意识,以学生的眼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表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