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随笔 >> 正文

论文随笔

班队活动设计

百善孝为先

——小学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之一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活动目的:

1.参观忠孝文化园,了解“孝”的内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的关爱。

2.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孝敬长辈、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活动形式:

基地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

1.阅读毕淑敏的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2.完成调查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了解父母的难处

家庭经济开支上:

身体状况:

工作方面:

其它方面:

父母在为我们操劳些什么?

1.

2.

3.

我的感受

活动时间:

重阳节(或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

参加对象:

班级学生

活动地点:

通州区忠孝文化园(学校可购买有关音像资料)

[活动仪式](略)

活动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鲜花才如此娇艳。在我们的生活中,众多的长辈、亲人给予我们无限的关爱,使我们茁壮成长。对于他们,我们心怀感激!今天,我们来到通州忠孝文化园,让我们用眼睛去仔细观察这里的人文景观,用耳朵去聆听老一辈的谆谆教诲,用心灵去感受不同时代的人物如何诠释“孝”字的深刻内涵。

(提示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的)

二、初步感知:

1.了解正门上门联的意义。

绕过广场上那一尊仿汉白玉中华表,我们来到正门。同学们看,这一副苍劲有力的对联无不显示出该园林以传播忠孝文化为宗旨。“以孝为先、以忠为魂”,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重要思想,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精髓,我们的国家才得以蓬勃发展。

2.阅读院中硕大的石雕书卷。

一踏进庭院,我们就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石书”如同导航,让我们对园中建筑设施一目了然,思苑、忠孝坊、文化走廊、24孝故事石刻、六角忠孝亭、祥云五曲桥等景观等待着我们去撩开多彩而神秘的面纱。

三、展播厅内观看录像,了解创建者及创建背景。

1.交流获取的资料信息:

①忠孝园的创意人、兴建者,是原福建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陆凤彬将军。陆将军为通州东社人,入伍后为部队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

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陆将军总要询问家乡母亲身体及生活状况。当他得知母亲患了食道癌,在交通落后的情况下,请船只送母亲去医治。

③母亲病故后,儿女们进行了纪念活动,陆将军为母亲写下长篇祭文,文章悲壮感人,字里行间饱含血泪深情。

④为建忠孝园,陆将军捐献了自己的家产、老宅基地、文物和书法作品,倾其大量的精力。

……

2.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陆将军一直认为,“人生最有意义的就是给家乡人民留下可以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他是这么说的,也真正做到了。他建成的是忠孝园,他本身就是行孝的典范!让我们全体起立,把掌声送给这位可敬又可亲的老人!

(播放音响资料,出示将军照片,全体起立,抱以掌声。)

四、走进主楼“思苑”。

1.①请看主楼上方题写的两个大字“思苑”,有谁明白园林主人取名的用意?(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勤学善思、思则有备……)

②同学们看,大堂之内,将军书写的“忠、勤、正、善”四幅书法作品,深刻而又具体地阐述了新时期“忠孝”二字的丰富内涵,那就是:百善孝为先,忠孝能两全!是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③为丰富园内收藏,将军还捐献了955枚毛泽东像章、一尊毛泽东瓷像、43方历代名砚及4件奇石。他 和 夫人花三天时间将毛主席像章拼成党旗、梅花、诗词等12个专题,独特的构思与良苦用心让人震憾。

2.看,(手指伟人瓷像)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正眺望着远方。他的身躯是那么伟岸,他的目光是那样的深邃。也许,他已经看到了我们现在幸福和平的生活,他已经看到了伟大祖国傲立于世界东方,他已经看到新一代的你们正朝着理想奋进!

身为主席,毛泽东同志也始终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父母、培养自己的恩师,谁听过这方面的故事?

(补充资料:徐特立是毛泽 东的 老师,徐老60岁生日,毛泽东专门写了一封贺信,说:“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并对徐特立作了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邀请徐特立到北京,做了几样家乡菜为老师洗尘。上桌前,徐老对毛泽东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谦让道:“您是主席的教师,一日为师,终身是父,您更应该坐上席。”他硬让徐老坐了上席。几日后话别,毛泽东将自己的一件呢子大衣送给徐老,并拉着老师的手,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

3.进入左侧展厅

①这间屋子摆放着小学生书画作品,能描述一下你最为欣赏的图画吗?(作品《给奶奶捶背》、《风筝放飞心愿》、《节日礼物》、《我让妈妈露笑脸》等)

②端详着这些作品,我们的心灵被一种力量激荡着,对,那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更是一种责任。应该感谢你的家人,不要抱怨他们的唠叨,不要嫌弃他们的平庸,关心他们,感谢他们,因为是他们——时时刻刻关心着你们是否冷了?是否烫了?是否睡了?是否伤了?是否哭了?……

③介绍一幅剪纸作品:《姥姥的剪纸》,内容为:可爱的兔子,憨态的老牛,辽阔的草地

深情地朗诵笑源的一段文字: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轻音乐响起)

4.进入右侧书房

(墙上悬挂多幅作品,橱窗里摆放着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砚台50多方,一书桌上有文房四宝。)

① 请看,这是迟浩田将军书写的“传承文化,忠孝为本”,这是 于永波 先生的作品。那么多书法名家挥毫题词,该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啊!据说曾思玉老将军当年90多岁了,尽管手抖得厉害,还是欣然写下了“吃饭要知农民苦,穿丝应记养蚕人”这样的话语。参观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大家畅所欲言)

“革命前辈们是那么关心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感谢他们: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我们要把这种传统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不能辜负老一辈的期望。”

“当今的我们该如何行‘孝’,通过今天的参观,我想每个同学都会引起思考。”

“‘…………………………………………’我真正明白了它的内涵。”

(师书写一字)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字?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甲骨文“孝”的写法。你们瞧,一个少年人牵着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在走。"孝"字从右上到左下那长长的一撇,多像是老人飘荡的胡须……

③ 如此看来,我国忠孝文化早已在几千年前就已根深蒂固了!法国的伟大作家雨果曾说过:“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同学们,你们愿意握起手中的笔,在面前洁白的宣纸上写下一个端正的“孝”字吗?你们愿意在你的童年时期就写好人生中一个大大的“孝”字吗?

(学生书写,播放三字童谣《弟子规》)

五、步入后园,瞻仰二十四孝人物石像,了解故事内容。

故事之一: 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故事之二: 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故事之三: 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六、结束语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像“彩衣养亲”、“亲尝汤药”这样的典型事例无以计数。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王祥卧冰求鲤,今有张强休学陪父,田世国捐肾救母。古往今来总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事让我们为之动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故事是古老的,但主题是永不过时的。百善孝为先,让我们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孝心献给长辈,把爱心送给他人,让新时代的我们演奏出一曲曲完美和谐的乐章!

(音乐《感恩的心》)

七、拓展延伸

1.完成家长对学生表现满意程度调查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方 式

父 母 满 意 程 度

满 意

一 般

不 满 意

外出与父母打招呼

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和思想

耐心听父母批评

有事同父母商量

生活勤俭、朴素

记得父母的生日

不向父母撒谎

认真学习文化知识

努力学做家务

外出与父母打招呼

2.学校开展《我与父母的情感故事》征文比赛

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