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随笔 >> 正文

论文随笔

给教师做个评判

近来,阅读了 陈桂生 教授的《师道实话》,我对教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 陈 教授是华东 师范大学 教授,著作颇丰。在《师道实话》这本书里,他采用了“以话搭话”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教师的诸多形态。其中很多“话”都是出自高头讲章、官方文书、时髦论调,而搭上的“话”,则是教师平常在背地里叽叽咕咕的大实话和小道理,可谓观点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职业

俄国政治家、革命家、早期国家领导人加里宁给予教师职业极高的称谓,“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当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教师们一方面应当是学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无上诚实的人”。而 陈 教授却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中国,由于教师群体多达千万之众,普遍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谈何容易?问题是教师工作如此繁难,如此辛苦,其地位、待遇又不尽如人意,这就存在对教师寄予‘厚望’与是不是‘厚待’的困惑。”

这是陈教师的实话。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很特殊,但跟他职业的地位和待遇很不相称。不是吗?一个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得不到彻底改善,要求他百分之百的付出只能是纸上谈兵。尤其是当前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虽然教师的工资涨了又涨,但相比一些部门变化来说,也只是“小动了一回”,完全是跟在他人的屁股后面“走”,这种落差必然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此,怎样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依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处。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2.教师的角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是这样给教师角色定位的:为真理而奋斗是一种快乐无穷的事业,这事业明明赐给了人们,让人们去探求全部的真理,并献身于这种纯洁的事业。而 陈 教授却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每个教师实际“扮演”的角色同他们应当“扮演”的角色,可能有距离,称为“角色差距”;除此以外,每个教师除本职外,还可能“扮演”其他各种角色。

是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认为教师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教育学生当成一种真理,其实,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都知道,教师的角色很多,如家务、家庭教师、兼任学校行政职务和学校以外的社会职务等。这些工作往往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再怎么精心处理,都会影响教书育人工作。不是经常听说某某名师被名利所困吗?于是,正常的教学秩序打乱了,追求真理便被打了折扣。所以,教师角色的多样性,所显示出来的“角色冲突”,只有教师自己时常慎重调整,才会把教育事业做得更好。

3.教师的素养

关于教师的素养,较有代表性的表述为:“高尚的师德”“现代人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以及“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针对这些素养, 陈 教授提出了几点疑惑:在中国为数达千万之众的教师中,到底有多少人具备这种素养,有多少人可能具备这种素养?在真正具备这种素养的人们中,究竟有几许人在当中小学教师,有几许人愿当中小学教师?

没错,教师也是社会工作中的普通一员,我们无法要求他们尽善尽美,我们只能为他们设立一个底线。 刘 教授认为:为了保持“师德”的严肃性,并使师德规范可行,有必要区分教师失德行为与不宜行为,在教师涉德行为中区分教师应当具有的道德行为与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行为,而以教师必须具有、不可或缺的道德行为为师德的底线,杜绝教师失德行为;同时弘扬教师中优秀分子高尚的道德风范。

教师的素养存在着“高、中、低”,或许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提高,但并不是教师素养一定非要达到某个高度,只要符合一个底线,我们就可以认定他为一名合格教师了。当然,要求教师成为一名高素养的教师,这应该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

陈 教授以独到的笔法给教师做了一个评判,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正如他在序中所说“我说了,我拯救了自己的灵魂”。这将让我们教师更加明白自己的身份,为做好今天的工作而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