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合作之曲,谱写生命乐章
——《学会合作》教学札记
内容摘要: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文章脉络清晰,内容浅显,但是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是因势利导,从实际入手,创设各种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奏响合作之曲,在和谐发展中谱写美妙的生命乐章。
关键词: 合作 意识 平台 精神 成果 能力
《学会合作》是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围绕“合作”这个话题谈了“什么是合作”、“合作的作用”以及“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的看法和主张,全文条例清晰,所举事例通俗易懂,说理透彻,给人以诸多启示。很多老师都把这篇课文一课时很快教完,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提升对生活的认识,陶冶学生人格,发挥语文学习的人文价值和意义。因此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因势利导,从实际入手,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设各种合作的机会,使学生真正领悟“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内涵。
一、课前合作游戏, 唤醒合作意识。
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受社会上功利主义影响,很多学生宁愿自己一个人做事,也不愿与人合作。因此,我们看到的学生常常表现出“心高气傲”、“独来独往”甚至有的表现得“孤僻冷漠”。因此,为了唤醒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课前我就组织学生玩“夹球同行”这个游戏,伴随这一活动来给学生上《学会合作》这一课。我把全班分成八小组,之间距离30米左右。比赛开始后,两名同学背靠背夹住一个球运往对面,以此进行比赛。
游戏做完后,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同学,不管是比赛者还是观看者,都深有感触。大家讨论总结出这样几条经验:①两人行走时要喊口令。②两人紧夹住球,步伐一致。③两人上身都要挺直,不能一人背弯,一人挺直。④传给另外两个同学时,小队中的其他同学帮忙将球放在比赛同学的背中间,以节省时间。⑤不比赛者助威喊加油鼓劲。……
虽然我课前组织的这个游戏,似乎有点老套,有点简单,但是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赛前方案的讨论,比赛时默契的配合,还是赛后得与失的总结,都体现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精神,大家都明白了有许多事只靠自己不行,要靠大家的帮助,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才是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就在这样一个游戏中被唤醒,为接下来学习《学会合作》引入了一段欢快轻松的“前奏”。
二、课堂合作学习,提供合作平台。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每个学生都有一些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从中隐藏着许多新异的思维,常常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使其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同步开发,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本课课文正好是《学会合作》,如何把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合作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我在设计教学时重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次合作学习的平台,在课堂上演奏了一段段合作之曲。
(一) 合作理解词语意思。
我是六年级才接手现在的班级,这个班级的学生普遍没有查工具书的习惯,再加上现在《课课通》的“盛行”,什么生字注音、词语解释等都现成地摆在学生面前,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答案的正确性。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就“冷落”了工具书,要么把字典、词典放在家“修身养性”,要么就让它们在书包里“呼呼大睡”,时间一长,学生查工具书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因此,在我的课堂上要求学生让《课课通》“休息”,理解生字词时用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学会合作》这篇课文的生字不多,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要求小组合作理解以下词语:典范 悠扬倾泻 和谐协作顾名思义卓有成效
合作前,我这样对学生说:“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哪一小组合作得最好,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哪一组完成了就举手示意下。”话音刚落,每个小组便开始了合作。两分钟后,我请最先完成的小组回答,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并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合作是为了提高效率,你能谈谈如何合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通过交流、汇报,大家总结出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比如(1)每人查两个词语,查得最快的查最后一个;(2)如果没有《现代汉语词典》的就用《新华字典》先查出生字的意思,再放在词语中联系上下文理解;(3)手头没有工具书的负责数笔画和听写、记录。
其实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应该是一项很熟练的技能,但是以往都是一部分学生在埋头查阅,其余的学生都在位置上慢条斯理地翻着词典,只想“坐享”别人的成果。而在这堂课上,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并限制了时间,这样就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既动手又动脑,既发挥个人潜能,又互相配合,争取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为小组争得荣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查阅工具书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好习惯。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二) 合作概括课文内容
概括能力,是一种捕捉要点的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读书,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把文章由厚读薄,把长文章读短的能力。
本篇课文是演讲稿,题目是“学会合作”。显然,题目就是作者所阐明的观点,也就是通篇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检查完生字词掌握情况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审题激发强烈的追索情绪: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学会合作?怎样才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这些问题一出来,课文的层次已经很清晰了,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用比较概况的语言说出课文的内容,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概括得既准确又简洁。
为什么要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呢?因为以往请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常常会出现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或者是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另一方面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己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而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小组成员间互相提醒概括中显得多余的内容,互相补充遗漏的要点、互相纠正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互相评价表达是否流畅,从而达到最佳的概括效果。正因为创设了这样宽松的合作氛围,学生不仅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概括能力。
(三) 合作演讲文中故事
既然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我就试着让学生练习一下演讲,但由于课文较长,所以我在课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上进行了一下尝试。首先,我请想讲一讲故事的人站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举手要要演讲的人很多。可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我选出了四、五个,进行分工合作:由一人先讲,另外的几个学生认真听,感到不满意时就补充,并由补充的人接着讲下去。
这样的演讲方式让学生们都意想不到,因为以往提到演讲,大家的脑海中就会浮现某个人在台上“激情四溢”、“深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样子,但是这展现的是个人的风采,而我在课堂上组织的这种演讲,表现不仅是个人的水平,还要展示团队的实力。这对学生的要求是多方面,既要主要自己表达的流畅性,又要注意聆听他人的演讲,还要注意及时补充。通过这种团体性的小型演讲,学生们明白了成功的合作“主要是依靠高度统一的团队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教育是无痕的,课文中的合作例子是死的,把它活化成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去体会合作的内涵,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会合作,乐意合作,善于合作,做合作中的小主人。
三、课后比赛,体验合作精神。
如果说课堂上的一次次“小合作”,是我为了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有意识设计的,那么在当天学校举行的跑步队列比赛无疑是给学生创造了一次“大合作”的机会,为《学会合作》这篇课文增添一段“插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外真正体验合作精神的内涵。
中午训练时,学生们的表现总是达不到我的要求,不是转弯时跑偏了,就是口号喊得有气无力,有几位调皮的男生总是在队伍里讲话,心不在焉。“跑得不好,重来一遍!”队伍里传来了学生们的抱怨声、叫苦声。因为在炎炎的烈日下,孩子们已经练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尽管如此,我还是“硬硬心”又训练了一遍,结果又是令我失望。这时,我想再练下去也没有明显的效果,关键在于部分学生没有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有自我牺牲精神。”因此,我让学生回到到教室休息调整并做了赛前的动员。
首先,我肯定了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你们能在骄阳下坚持训练,就说明你们心中装着班集体。”然后,我又明确了目标:“这也许我们小学阶段最后一次集体性比赛了,我想大家都想为集体的光荣榜上再添上亮丽的一笔,给自己的小学生涯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接下来我主要教给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因为我清楚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热情是有的,合作的目标其实也很明确,大家都想得到好成绩的,但是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合作方法,总认为自己只要参与了就是在合作,而没有思考怎样合作。所以我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做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在集体中顾全大局,以集体或小组利益为重,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同伴做好每项工作;另一方面我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在合作中具备良好的心态,学习文中的那七个孩子,学习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把集体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精神。同时我以班上一位学生为典型,因为他上学期末刚刚动过手术,但为了让六五班“一个都不少”,坚持参加训练,在他身上体现的就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在我的讲话时,学生们都很安静,频频点头,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坚定的信念、看到团结的士气。
终于到了比赛的时候了,整个班集体表现得空前的团结,队伍里只听到有节奏的哨声、脚步声和嘹亮的口号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精神抖擞。虽然最终的成绩并没有大家期待的那样理想,但是我想比赛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参与的过程。我非常激动也非常感动,因为在这样一个合作性非常强的集体活动中,学生们才真正领悟到“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句话的内涵。
四、用笔抒写,品味合作成果。
学习完《学生合作》这一课,参与了课前的游戏,课堂的合作学习以及课后的跑步队列比赛后,我让学生拿起笔写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合作,回味一下曾经和伙伴共同演绎的“合作之曲”。当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我发现大家几乎都写了跑步队列比赛,而且字里行间都表达他们在比赛时“为集体着想”的真实愿望,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合作时的认真和合作后的喜悦。比如:“当我跑在红色的塑胶跑道上,感觉自己已成了参加国庆阅兵的战士,多么神气呀!”“虽然我们的班级口号不是那么押韵,但我们54名同学用整齐、高昂的声音喊出来,那就是最动听的。”“我的脚不小心扭了一下,但我咬咬牙,继续保持和同学保持整齐的队形向前跑,因为此时我的心中只想着:‘坚持,一定要坚持,可不能拖班级后腿。’”“只感觉脸上的汗在流,但我没有也不能去用手擦,因为这是为集体荣誉而战!”“尽管我很累很热,但是我的心里是幸福的,因为我和我亲爱的同学、老师在一起努力,这是我一个人时感觉不到的。”“比赛终于结束了,太阳似乎也被我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动了,送来了一阵及时的微风。”“体育委员的嗓子哑了,但是她还在为中间时的一点小停顿而自责,几个女生纷纷跑去安慰她。”……
瞧,这就是合作带给学生的收获,这种参与合作的荣誉感和为集体贡献自己的成就感远比获得优异的成绩重要。读着孩子们朴实而又令人感动的语言,分享着孩子们合作的甜蜜之果,我感觉无比自豪、无比幸福。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时刻以学生为本,着力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给予合作的机会,还要让学生及时抒发合作之感想,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乐趣,真正感受到合作的优势——1+1›2,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合作精神的目的。
五、全面关注,培养合作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借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奏响了一段段“合作之曲”。但是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两堂课所能一步到位的,即使是那天正好碰到的跑步队列比赛也只是给学生合作能力的培育创造了一个良机。怎样让主动合作成为学生自觉的需求?这要求我们的学生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 陶行知 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作为教师,我们要全面关注,尽可能地捕捉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契机,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比如在学校,不管是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还是参与集体性的活动,不管是出黑板报、搞小制作还是打扫卫生这类的一些小事,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当然,教师也可以教育学生在家里和家人合作做家务、研究问题等。
正如文中一句话所说:“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所应有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大研究成果,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拓展无不体现着科学家们的合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谱写美妙的生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