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习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重视从问题出发,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基础的数学认识过程。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式地进行研究。
1、激活相关知识,创建探究的“脚手架”
根据由旧引新,以旧探新的需要,再现处于知识起点位置的己有知识,以及作为探究依据,工具的已有知识。或者分解难点,引导学生先解决一个或几个难点问题,以便于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究。这些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和已解决的准备问题,就构成了探究时可攀登的脚手架。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单位“1”做为一个重点、难点,十分的抽象,教师在教学时就可将单位“1”分为三层来进行教学,由一块饼引出一个物体,一条线段引出一个计量单位,8朵花引出一个整体,然后综合起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样直观生动的分散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一难点。
2、选择必要的辅助手段,提供充足的探究工具。
学生探索学习必须借助一定工具,由直观的操作,演示、观察再到抽象的思维,想象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探索工具有可能是可供使用的具体物体,也可能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和资料,还可能是可供借助的旧有知识,在学生探索之前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准备探索工具。如教学年月日,要让学生事先准备大小不同的图、直尺、线绳和计算器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就要准备各种形状的盒子,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还要为他们准备剪刀尺子等,学生利用这些工具画、剪、拼从而自己研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3、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为探究搭建平台
组织学生研究学习数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以利于学生研究方便,促进学生的研究热情,主要形式包括:学生独立探索,同桌合作探索,小组合作探索,全班研讨探索,师生共同探索等多种形式。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某一种形式;也可几种形式交叉运用。一般应当鼓励学生先进行独立的探索,有困难的情况下再进行合作探索,边讨论边探索或在教师引导下探索。
4、营造宽松的研探究氛围
要使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研究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在心理上要有“无知”心态,当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朋友,与学生同忧、同悲、同喜、同乐。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每一次热情的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自主研究营造良好的氛围。
5、提供因人而异的指导
以学习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例,当学生试图用两张全等的梯形纸片做寻求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操作时,教师所提供的指导性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探究能力水平,或者保持一致一定的认知差距,怎样转化成面积公式己知的图形?或者点明转化方向:怎样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缩短认知差距。类似地,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得出,可以只提一个中心问题:怎样由己知的面积公式得出梯形面积公式?也可以分解成问题群: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等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出寻找多种转化,推导方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