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随笔 >> 正文

论文随笔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善于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要使他们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老师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敢于“班门弄斧”“标新立异”的思想。

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

例如,《黄河的主人》的教学:“一、二、三、四……啊,一共七个人。”小小的皮筏子上共站上了七个人,作者此时会涌起哪些感想?教者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学生或重读、或轻读、或快速、或缓慢。教师要对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特别表扬,这对张扬个性、发展求异思维大有益处。

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精选在小学语文教课书中的课文,多是情感色彩浓重的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丑恶、虚假、病态、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情感是后天习得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体验课文中对各种美好情感的赞扬和对丑恶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形成爱美扬善、忌丑憎恶这种比较稳定的持久的态度体验,即在心中逐步行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美好情感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例如,《翠鸟》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多停一会儿。”这本是一段充满感情的语言。但是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很容易将理解的重点放在翠鸟住处的特点上,大讲什么翠鸟的生活习性。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远了。其实这段文字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由想到打消念头,到远观希望多停留一会儿,无一不体现着对翠鸟的喜爱。“打消想法”是对“真想”的无奈与失望,“远观”和“希望”又是对失望与无奈的补偿,一个“情”字贯穿着这段文字的始终。如果忽视了这段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三、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的体验性朗读

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很重要。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像《丰碑》《桂林山水》《四个太阳》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一不是通过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体验的最好范例。《新课标》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境,尊重并鼓励他们发展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

例如,阅读了《长城》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朗读;有的激情豪迈地唱起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还不停地手舞足蹈;有的奋起疾书,急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四、培养质疑、释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清楚地掌握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教师要指引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例如,教授《卢沟桥烽火》一课,开头写道:“九一八事变后……”,结尾写:“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问:“九一八事变是讲述了怎样一件事情?”“抗日战争又是怎样的一场战争?”等等。又如,教授《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的体验,理解和独特感受,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从小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会使课堂迸发出生命力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