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醉出历史的水温
——《如梦令》之“如梦”演绎
李清照的词风婉约淡雅,她早期的词略显活泼悠闲,直至南北分裂之乱爆发,金军入侵中原,李清照开始了她的流浪生活,自此,她的词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今天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是她早期的作品,但如若不和她的生活遭遇结合起来学习,很有可能对李清照的了解会发生偏差。
因此,在学习《如梦令》时,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将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想像成一幅生动的画。
品读课文,了解词人早期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二、 教学过程: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一首词中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雅致之至,而此句中的“如梦”成了词牌名,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一)正音读词——“失”去的日暮归路
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以为读好一首词,就是坐上时光机和词人相识。
1、大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词和诗的不同在于词不讲究对称,不同词牌有不同的韵律和节奏,词大多是用来配乐演奏的,所以词又称为长短句。)
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出现的错误。
3、谁能读出它的节奏。
相机指导划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画好后自由练读。
4、根据节奏,全班齐读。
(在环节的设计中,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这既能掌握词的朗读技巧,又可以在反复朗读中基本了解词义,熟读能生疑,仿佛朗读也是学生边读边发现疑问的时机,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品词释义——“醉”出的青花瓷韵
师:同学们,读通词是了解词义的基础,但要真正走进词人内心,还得读懂这首词。请大家静静地默读,看能否将它读懂,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给孩子默读的时间就是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先了解字义,句义,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
师:同学们,这首词中有什么读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生:我不知道“兴尽”是什么意思?
生:“兴”指兴致,兴趣。 “尽”指完,满足。连在一起解释就是兴致得到满足了。
师:现在你知道了“兴尽”的意思,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兴致得到满足了,就撑着小船回家。
师: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还有问题吗?
生:我读不通“争渡”,词人独自撑船回家,和谁争呢?
生:“争”在这里应该解释成“怎”,怎渡,怎渡?我仿佛看到词人在荷花池中拿着船桨努力寻找回家路的着急的样子。
师:说的真好!不仅了解字的意思,还将这一句话想象成一幅美丽的画。难怪有人说,这一首流动的画。
生:我读懂了“沉醉不知归路”的意思,就是喝得醉醺醺的,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知道古时候对女孩子的管教是很严的,词人是个女的,她的爸爸妈妈为什么允许她喝酒,而且还喝醉呢?
生:也许是背着父母偷偷喝的。
……
(相机出示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大家读一读,这是李清照后期的一首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读出了爱国的情怀。
生:我从中读出了她非常思念项羽。
生:有一种英雄的豪情。
……
师:李清照,一位封建时代的才女,婉约柔美,充满了古典的气韵。虽然是个女子,然而她有着和男儿一样的一腔豪情。李白斗酒诗百篇,李清照的词也沉浸在美酒之中,试想:词人为什么要喝酒呢?
生:遇到了特别投缘的朋友。
师:也许吧,有句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
生:也许这里的景色很美。
师:是啊,置身在如此美景当中,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这景到底有多美呢?请结合课文插图读一读,赏一赏。
生:我看到荷花开满池塘,到处都是粉红的花,这些花和碧绿的荷叶相称真是美极了。
师:坐在亭边,看满堂盛开的荷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
生齐读。
生:我看到图上有几只低翔的白鸥,它们在荷叶间嬉戏,在池塘里捕鱼虾,偶尔还会发出几声鸣叫,这样的场景真是太美了。
师:多会想象啊!我都被你描绘的情景陶醉了。
师:其实,读词要读出水平,读懂词人的内心,想象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看着插图,听着词,放飞想象的翅膀吧。
师读,生想象。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早期时候的南宋国泰民安,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词人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满当中。在她眼中,黄昏的溪亭,满池的莲藕,惊飞的鸥鹭,甚至沉醉后的乱桨都是她开怀畅饮的理由。
(学生提出问题,同伴解答,一问一答之间兴趣盎然。教师再适时的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词人内心。了解词人早期生活的无忧无虑和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悟情诵词——“跳”幻的常记镜头
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啊,所以作者——(板书:常记)常记起那令人沉醉的一幕幕情景。
出示李清照后期的生活经历: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师:看了这段文字,你对“常记”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词人后期的生活和先前的反差太大,现在的她已经没有先前的快乐,所以,这些快乐只能是回忆!
生:以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少女,后来却成了背井离乡的寡妇。甚或变得很凄惨,当她觉得很痛苦的时候,常常想起以前的快乐时光。
生:金军攻占了她的国家,她的朋友们一定也和她一样流落他乡,居无定所,再也不可能和她开怀畅饮了,当她想念朋友时,她会常常记起那一幕幕快乐的情景。
……
师:面对现在的生活,回忆早年的经历,真是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啊。只能用回忆慰藉自己苦涩的心。
师:当她忍饥挨饿流落在异乡的街头,举目无亲时,她会这样吟诵她的诗:——
师:当孤寂的夜晚她独自仰望着星空,思乡心切时,她会这样吟诵她的诗:——
师:当可怕的疾病折磨着她无法入睡,痛苦不堪时,她会这样吟诵她的诗:——
……
(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指导孩子朗读,每一次朗读,情感将会得到一次提升,一次感动,一次升华!而这反复的朗读成功的让孩子走进词人内心……)
听着孩子的朗读,我的内心感动不已。此后我还补充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让学生更加明显的读出词风的改变,从而了解词人的开朗、活泼和深切的爱国情怀。
总结:
在教学《如梦令》时,先让学生自主释疑之后,读出词人的快乐和沉醉,然后紧扣“常记”二字,读出了李清照生活的变故,从而全面了解了词人的生活,再读词时,又能读出怀念和伤感的情绪,再次触摸到词人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