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随笔 >> 正文

论文随笔

与爱同行

与她合班,是个偶然。

一年了,一直想要告诉她,“从你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让我们一起先来分享几个小镜头

镜头一:

班上一个学生得了口腔溃疡。中午在学校用餐,满嘴的溃疡,无法咀嚼食物。她马上去办公室,拿来了麦片,泡了让孩子喝下。

镜头二:

带学生外出春游。班上新来了一个家境贫寒的运动员。周二的旅游,对于这个平日住校而又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外出两顿自备的用餐,成了问题。早晨,她一早就拿着满满一袋的零食。我笑言,“你能吃那么多吗?”她说“为孩子准备的。万一有孩子没吃饱。”说着,特意从大袋中拎出一个小袋,里面装满了面包和牛奶,单独给了那个运动员。我想,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呢?或许在这个孩子心中,一辈子都能记得那份关怀与呵护。这些,会在他心中积淀得快乐而厚重,从而学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伸出自己的力所能及的双手。

心底的感动与钦佩,油然而生。

我真的没有尝试过,可以这样与孩子相处。惭愧与内疚一涌而出。

在此之前,我从教了十几年,与各种各样的人合过班。但不管是什么人合班,我都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教育理念。虽然,在理想中,我一直想让教学与教育完美结合,而在现实的中,它们犹如两条曲线,偶尔相互碰撞,却一直都没能像两根重合的直线,合二为一、并驾齐驱。我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地反思:爱与教育的距离到底有多远?说到底,我还是让学生在分数面前背上了隐形的等级差别。我不可理喻地把对于分数的爱等同于对学生的爱。在爱与学习之间,似有一条无形的沟壑,让我的教育理念与书本的教育理念之间有一段鸿沟,无法逾越。所以,那么多年,毕业的学生送了一届又一届,学生除了拿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我之外,无任何感情色彩的回报。偶尔有一两封信件或是礼物,都在我的“冷”处理中逐渐被淡忘,直至完全在记忆中被删除。我以为,这是自己的性格问题:无法融入很多的感情去教学。明明很欣赏这个孩子的聪明,我却吝啬我赞许的言语;明明很喜欢那个孩子的踏实与稳重,我却吝啬我肯定的目光。内敛的性格让我的教学与学生之间也隔上了一堵墙。

从她身上我发现,原来,教师,真的可以把爱洒向每个孩子。只要我们能想到,能把学生当做一个有思想、有爱的个体来对待,一切的教育教学,都可以铺满阳光。

不同的人身上,总能学到不同的东西。个体的不完善,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汲取些许让自己为之振奋,使之完美地优点。

我想,这才是人成长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