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科学课,转头时发现了一个影子:一个调皮的小家伙趁我不注意的档儿悄悄从窗户爬了出去!
心里一阵怒火,好好的门放着不走非得从窗户跳出去,万一摔疼了可怎么办?我高声喊住了他。早就领教了他的调皮,所以当他有些迟疑,甚至有些畏畏缩缩的站到我面前时,我一点笑容都没有给他。冷冷的看了他两分钟,没说话。我相信,我所想说的,他心里一定很明白。毕竟已经是六年级的孩子了。
他低下了头,眼睛中少了些“邪气”。
“你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我反问。
他点了点头。“老师,我错了。”态度比我预料的要诚恳很多。
有点欣慰,庆幸自己没有劈头盖脸的指责他一顿。我知道,人在犯错的时候,心里对于批评有种潜意识的期待。我的批评,或许正迎合并满足了他的心理,从而感觉自己已经为犯下的错误付出了代价,对错误的自我反省力度会大大减弱。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往往就在孩子犯错之后立即挤占了那么一点点反思的时间。
细细想来,这样的错误,无伤大雅。作为成人,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人生,偶尔犯过的些许错误,才慢慢聚集成宝贵的财富。有句歌词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对于一个孩子,偶尔给他们一点点时间,犯犯傻,犯犯错,然后能回味一下自己的傻,反思一下自己的错,不也是一种美丽吗?
我们一直以成人世界的要求和准则来束缚我们的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可否认,这些让我们的孩子顺利成长少绕了许多弯路。可孩子毕竟是未发育健全的个体,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尊重他们偶尔奇思妙想的犯傻呢?在我们条条框框下成长的儿童,我们发现,他们过早地丢失了儿童该有的天真与浪漫,反而看到了他们成人化的一面。或许,我们就在不经意间抹杀了儿童天真的想象力,五彩缤纷的梦想。我们甚至剥夺了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剥夺了孩子自我思考的时间,让大多数的孩子仍然行走与成人的“认知”与“判断”中。记得看过一片文章,说伟人小时候都是相当叛逆的。不难理解,没有叛逆的孩子,哪来的创新?没有叛逆的国家,哪来的与时俱进?
请给我们的孩子一点点时间,让他们偶尔能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能给我们的孩子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能在广阔的操场上疯狂的跑上一圈,而不是排着整齐的队伍;能在窗前驻足欣赏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而不是为了写作文;能躺在碧草之间,静听风的歌唱,享受阳光的洗礼,小草在耳旁窃窃私语,而不是被告诫要爱护花草。
其实,每个人在回首自己的过去时,留存记忆深处的往往是一些在别人眼里“犯错”的往事。正因为是这样的偶尔犯错,才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增加了乐趣。才让我们感慨,因为“犯错”才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因为“犯错”,才让我们以后的人生懂得避让,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