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随笔 >> 正文

论文随笔

创造生活,为超越文本放歌

创造生活,为超越文本放歌

当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时,我们想到了帮助学生创造一定的生活体验,来协助对文本的理解与阐释。但假如仅仅以阐释文本为目的而创造生活体验,那么我们就不仅低估了语文教育的功能,也低估了文本本身所具备的价值。我们都知道,文本的价值有时是无限的,这取决于读者超越文本而进行的再创造。笔者认为,这种再创造既可以是读者对文本意韵独特地解析与阐释;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再创造还可以表现为一种以指导生活方向,加深生活体验,丰富生活阅历为目的的对文本的延伸与超越。

陶行之 先生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作为文本阐释向生活方向的延伸与超越,笔者以为应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文本的主题或意韵,指导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行为,实现生活超越;二是以文本意韵为触点,创造相关生活环境和机遇,引导学生以自己真切的生活体验来充实和提升对文本的阐释,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我班有几个性格比较暴躁的孩子。他们豪爽,直率、好冲动,经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结果给我惹了不少的是非。我跟他谈过多次,他们总是自恃有理而不服气。学了《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之后,我觉得可以借此做些文章,于是,设计了一系列的后续活动:

1.寻找并观察身边一种植物以退为进适应环境的事例。

2.搜集生活中以退为进的故事(假如有机会,也可以尝试一下以退为进的策略来处理1-2件事情)。

3.回想以往的经历中,有哪些事情是可以以退为进的?

孩子们带着我布置的任务,开展了富有趣味的观察探讨活动。几天之后,上课交流,孩子们的发现和感悟,着实令我为之刮目——

感悟一:“原来有那么多以退为进”

他们不但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植物都能在不利的环境中以退为进生存的事例。比如,石堆下的小草,假山边的龙柏、龙墙后面的紫藤……他们慨叹,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以退为进。

感悟二:“藏而不露,积蓄生的力量”

他们告诉我,草坪上的小草“深藏不露,在积蓄生的力量”。原来他们观察小草时发现,虽然它们只露出一点点小“脑袋”,结果一拉,竟拽出1米多长!

感悟三:“积极向上而又谦虚低调”

他们还告诉我,雪松还具备积极向上又谦虚低调的人生态度。原来他们又去观察了雪松,他们觉得雪松主干笔直向上,说明它积极向上,而枝干都微微下倾,说明它很谦虚。

感悟四:“冲动是魔鬼”

那几个“勇士”的感悟更为深刻。他们后悔,在以往的许多情况下没有用智慧来代替冲动。他们慨叹“冲动是魔鬼”!他们还告诉我,近几天已经在开始克制自己了,并很友好的解决了一些原来通过武力也没有解决的问题。看来,将文本阐释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还有效地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感悟五:“以退为进的目的是进”

当然,交流中,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因为有人在与同学相处时,一味的退让,而助长了对方得寸进尺的嚣张气焰……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大家的面前:是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要以退为进?大家的讨论更为激烈了。最终大家又明白了一个道理:以退为进的目的是进,而不是消极的一味退缩!

……

曾几何时,各行各业都非常流行一个词汇——“双赢”。笔者认为,让回归生活,让生活也成为文本阐释活动的一部分,也正实现着文本阐释与生活超越的双赢!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陶行之老先生的话,是不是也正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