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随笔 >> 正文

论文随笔

准备的收获

2006年11月4日南通市举办了“银燕杯”青年教师科技录像课比赛,我将上一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火箭模型知识。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先给这次公开教学定下一个指导思想:“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此思想指导下,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初识知识,整体感知;熟读课文,了解内容;再读课文,边读边想;阅读资料,了解原因。结果,有教师认为我讲的太琐碎,不能反映新课程理念,于是我又做了修改,尽量让学生多思、多讲、多动手。

经过如此准备之后,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课堂进行试教,但课后的感觉除了“顺利”二字以外,心中总有一份说不出的忐忑不安,经过几位老师的讲评,我的这份感觉变得清晰起来。副校长说这堂课在教师冷冰冰的逻辑性很强的解读之下,学生生硬照办,仿佛死水一潭,忽视了科技课最不该忽视的内容——“对科学的追求”的主题,显得“理多情少”,重视了科学性,忽视了人文性。教研组长说在教师严格的组织安排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显得“讲多学少”,好像教师设计了许多圈套,让学生一个个往里钻,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抑制,学生的学习也没有落到实处。我的同年级老师说这堂课没有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该讲的地方没有讲到位,没有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没有创导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放不开手脚,时时被教师的教案、教师的严密组织牵绊着,教学效果显然不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