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官瘾”要不得!
前天,刚走到教室门口,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甜甜地喊着“陈老师——”,指着手臂上的“小队长”,一脸的自豪。
“竞选班委了?”
“是的,是的。陶沙是新班长。”好表现的男生把陶沙推进我的怀里,哈哈笑笑着。
“老班长呢?”
“他没有竞选。”好多孩子都很惋惜。
不禁想起,这学期刚开学,一位好替他朋友的一年级的孩子打招呼:“帮我和老师说说,给孩子当个干部,哪怕是个小组长。”
“为什么?”
“小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小组长,要上一年级了就一天到晚嚷着要当小干部。”
我不禁哑然。
的确,每学期的开学,总有几个家长暗示给他孩子弄个小官当当,有的甚至亲自到学校为孩子“跑官要官”,且美其名曰:1.能约束约束孩子,套个紧箍咒可以敦促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从小培养管理才能,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强。3.孩子爸爸大小是个官,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
晕!怪不得北京9成小学生想当班干部;好多小学的“小干部”职位“粥少僧多”;有些老师别出心裁,实行“全民皆官”的荒诞现象。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美丽心愿。重视教育重视的不是言传身教,而是为孩子铺设“成长之路”。似乎家家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各种可以“成才”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这也出现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从幼儿园“搭床排队”、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家长们打破头也要送孩子进“重点”、“名牌”学校的现象。更甚者,抢学校不够,还去学校中抢“奖励”、抢“官位”,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如此急功近利的行为,是不是应了易中天先生那句“富不贵,文不化”精辟的言论?
小孩子的“官瘾”其实是在扭曲孩子的意愿。小班委是班级管理的转手,是孩子智力、能力的体现。如果家长到老师那“跑官”,向孩子灌输“官位”思想,发出“要官”指令,不是忽视了孩子真实的意愿吗?以“爱”之名干预孩子的成长,是真实的“错爱”,不是“爱孩子”,而是“爱面子”。
“官瘾”其实在误导着孩子的人生观、成功观。成功的人生既非“学而优则仕”,也非“学而优则富”,衡量人生的价值当然不是以官职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寡论短长。即便是在推崇个人奋斗的西方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也不会给孩子灌输这样的“名利观”。
“官瘾”令纯洁的儿童世界掺杂了过多成人社会的“杂质”,使孩子从小就学会“潜规则”和“隐规则”。为了帮助孩子跑到“官”,家长们向老师又是送钱送礼、请客吃饭,又是帮忙拉关系,在孩子面前把成人世界的规则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场简单的学生选举成了成人“名利关系”的比拼。
中国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前两天,网上一名醉驾致“一死一伤”的“官二代”作案后大言不惭:“都把我车碰坏了,我爸是谁?我爸是某某(一位区公安局副局长)”,如此嚣张,充分暴露出“官二代”的自私、张扬。
由此,我很是欣赏我班的“老班长”,他爸爸是位尽职的镇长,当我问他为何不竞选时,他很淡定:“别人有比我好的地方。”他妈妈在家校沟通中给我写到:“我们尊重儿子的选择,他懂得了用自己的实力去获取地位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