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堂诊断 >> 正文

课堂诊断

课堂诊断报告书

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诊断”报告书

学校: 实验小学 学科:数学 报告人:于美娟

研究周期 2011年10 月 20日—— 2012 年1月 10日

项目

内 容

检查意见

简便计算教学结束后,为了考查学生对简便运算的掌握情况,我进行了一次计算检测,有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算。其中一题的错误率很高。题目是:3.06-0.18+0.82很多孩子是这样计算的3.06-0.18+0.82=3.06-(0.18+0.82)=3.06-1=2.06,为什么错误率这么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询问了几个孩子。

玥玥:因为0.18与0.82加起来正好等于1。所以我先把0.18与0.82加起来先算,这样计算更简便。

玲玲:老师你不是说过只要和是整(十、百)数,就可以先算的吗?

学习小数加减法简算,我强调了简算的一大核心思想是“凑整”,并且提示学生在凑整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想清楚谁跟谁配对,还要看清楚运算符号,本题错误的根本原因是错添括号。因为不理解算式的数量关系,错添括号改变了原来的各数的运算符号,该是加的变成了减。我们把第二步的算式3.06-(0.18+0.82)的括号去掉就等于3.06-0.18-0.82,可以发现跟原式是不等的。

孩子存在一种错误的简便意识,主要受到题目数字的干扰,是思维定势。

1、简算题目类型多,知识点广,是小学阶段计算学习的一大难点。我认为首先要讲清算理,注重对比,让孩子合理灵活的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2、合理安排练习,给孩子发现的空间,并有机会潜心思考,培养孩子的数感。如自我挑战:让孩子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的题目,使它可以用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通过激励,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写出自己设计的富有创意的题目。

3、让简算的学习更加生活化,如购物的结账,四人跳远总成绩等,这样孩子容易用数学的思维研究生活,感受到简算的必要性。

1、严格计算过程,规范演算草稿

计算规范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正确,作业和试卷整洁。草稿是正确进行数学计算的必要手段,许多计算错误都是因草稿潦草、杂乱所致。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将每页课堂作业纸一分为二,计算的主要过程及其对应的草稿各占一半。草稿同样要求学生书写整洁、有序。当然,能口算的尽量口算。测验时,要求学生按平时要求打草稿,将卷子对折,草稿与题对应。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有条有理地自我复查,不必再费时重写草稿,直接对照检查,省时省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认真的作业习惯,克服乱写乱丢草稿的坏习惯,有利于教师寻找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学生订正及调控以后的教学。

2、严格要求,抓实抓细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必须严格要求,抓实抓细,持之以恒。我的做法是:从零开始,重新训练,严格要求,严在抓实抓细上,严在持之以恒上,作业中计算不规范的错误,一定要纠正,书写不工整,老师一定要及时指出;测验时出现的计算不规范错误,在课堂上要详细讲评,教给方法(例如: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对重复发生错误的学生开“小灶”。对计算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和互查,时时处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培养学生正确打草稿,开始时,要像批改作业一样详细批改草稿,对草稿中的错误同样要求学生认真订正,当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后,变详改为简改,变简改为抽查,把重点集中到习惯不良的学生身上。

在平时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两重视:重视计算意识的培养;重视算理和算法的教学。两加强:加强口算教学;加强估算和估计的教学。经常鼓励,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使严格要求能够坚持下去,还必须经常激励学生,使他们对教师的严格要求给予认同,并对执行计算规范保持持久的兴趣,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习惯。相信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新课程标准》对简便计算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算。”我在教学时能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从生活情境中寻找支点,从实践生活中寻求简便意识。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采、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合理的简便计算不仅仅能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1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面对一道简便计算题,学生对数的合理拆分是后续准确使用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因此合理拆分数的成功体验非常重要,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强调几个数的凑整联系;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强调25和125的好朋友4和8等等。

2让负迁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如:7.2÷6-1.2÷6=(7.2-1.2)÷6其实也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学生从乘法分配律猜想“除法分配律”是很自然的事,学生利用这种猜想——验证的过程,不断辨析、不断明确知识的内在区别,当证明猜想错误时能形成正确理解,并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负迁移成为学生学习简便计算的资源能够有效地提高简便计算的学习效率。

3借助生活实践加强算理理解。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简便计算算理的理解。如564-197可以结合付款经验中(零钱不足)来理解算理,这种付款经验适合于所有多加少加、多减少减的算理中,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不需要死记硬背即可准确解题。

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并能很好地让学生从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实现了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的良好的途径。简便意识的培养不仅是简便计算这一部分内容的任务,也不仅仅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所能解决得了的。它是一种积累,不是一天或几天可以教会的。我们要把简便意识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也要探讨解题策略的最优化;在计算教学中,寻求算法的最优化;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在教学中,应随时随地地引导学生思考:“有更好的解题思路吗?”“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呢?”逐渐由教师的提示变为学生自发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与理解简便算法,掌握并灵活选择方法,培养数感与简便意识。

注:此报告书各项目内容由报告人(教师)填写,检查意见由学教学管理部门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