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堂诊断 >> 正文

课堂诊断

课堂诊断

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诊断”报告书

学校: 实验小学 学科: 数学 报告人:薛梅

研究周期: 2011 年1 0 月10 日——2011 年 12月31 日

项目

内 容

检查意见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学数学不做题如入宝山而空手归”。怎样的练习才可以称之为有效的,增值的而不是重复地,机械地。如何改变练习课的单一、无味,这让我们每个教育者为之思索。

出示题目:一学校有女生634人,男生643人,女生多还是男生多?

生1:643-634=9(人)答:男生多,多9人。

师:不仅回答了谁多,还求出了多多少。再看看问题怎么问的?

生1:女生多还是男生多?

师:有没有问多多少?(没有)看来只要回答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就可以啦!那要怎么写?

生2:634<643,答:男生多。

师:很好!

生3:(急切地发表)我是这样写的:643>634,所以男生多

师:也很好!

……

在片断中,我虽然对学生答题的宽度做出了及时的指正,并就学生的两种答案做出了肯定,却未在此稍做停留,进行细细斟酌 。窄看上去,两种解析大同小异,只不过数字顺序和符号应用上的区别而已。那么做为教师在肯定两种答案呈现方式的正确性的同时是否应当深入地想一想哪一种方式更具有优越性?

对于低年级的孩童来说,他们对小学数学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最初级的阶段,顺向思维方式在他们的认知方式中占主导位置。因此,寻求最快捷最直接的答题方法也是低年级学生要掌握的一种技巧。这种领悟方式体现在,看本题时能一下子抓主要,抓重点,明确问题的关键是问谁?643多,因为643>634,(把大数写在前,小数写在后)。如果按照第一种解题方式:634<643,由于首先呈现的是小数,学生在答题时,仍然要在脑海中进行几十秒钟的思维的转化过程。而最佳答题的呈现是思维优化的过程,哪种写法更为可取就显而易见了。

看似一道简单得不值一提的习题,如此分析下来,似乎有所增值,不再是简单的比大比小和机械地回答谁多谁少的问题了,足见简易的教材可以挖掘,如能加以深思,让解题变得更精准更完美,这就是平淡数学的魅力所在啊!

获取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而生动活泼地参与“做数学”的过程。

如在第二册认图形中,练习中要求学生摆三角形,我们可以给每组学生发红黄绿三根小棒,要求用这三根小捧摆一个三角形,学生很快就将三角形摆好了。

我们也可以把练习设计成给学生发四种色的小棒各一根,让小朋友从中选择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同样是摆三角形,第一种由老师提供的三根直接摆,学生几乎不用任何思考就可以完成任务,学生在这个环节恐怕只是进行了动手能力的练习,而不是学数学的思考。

从四根中选出三来摆,这一设计的过程就有了思维的参与。教学既没有跨越现有的认识水平,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现空间。(铺设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数学知识)。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有效的发展,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启迪其中隐藏的奥妙。

(一)学习认识了厘米和米的单元,又接着认识了东南西北的方向后,设计:

1、小红家在学校的东边,小明家在学校的西边,小红距学校500米,小明距学校1000米,小红和小明家相距多少米?

2、小红家在学校的东边,小明家在也在学校的东边,,小红距学校500米,小明距学校1000米,小红和小明家相距多少米?

3、小红家小明家和学校在同一条马路上,小红距学校500米,小明距学校1000米,小红和小明家相距多少米?

1和2题是答案唯一的练习题,而第3题就是一个开放题。如果老师只是选择第1或者第2题的形式做为练习,学生只能从简单的一个的层面上解答出一种情况。而如果老师能直接设计成第三题出示,就会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富意义。

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把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质疑中发现问题的两种不同情。最后根据学生各抒己见地回答,再进行小结并出示1和2的两种两人的家在学校同一方向,或者在相反方向的两种不同情况。这样的探究过程才能最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大大促进学生思维地发展,让练习升值。

(二)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3+3+3+3=()×()

2、3+3+3+3+3+4+5=()×()

1是封闭式的,答案是唯一,2是开放性的,答案可以是:3×8、4×6、6×4等。在改写2的过程,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

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数学教学主要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开放性练习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其他素质发展的练习。

我们的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细致深入的剖析,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彰显个性和灵感,使答案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这样我们课堂练习的价值就会倍增,这样的课堂才能大大增强有效性,充满智慧性!

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用新的方法,巧的办法解决问题,习题要精讲多练习,但是不是重复的练习,而是有选择性的,有针对性的练出效果,使课堂练习增值。

注:此报告书各项目内容由报告人(教师)填写,检查意见由学教学管理部门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