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堂诊断 >> 正文

课堂诊断

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诊断”报告书

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诊断”报告书

学校: 通州区实验小学 学科:小学语文 报告人:宋红娟

研究周期: 2011年10 月 20日—— 2012年9月3 0日

项目

内 容

检查意见

构建综合性的课程新体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取向。于是,老师们教学时都特别注意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努力打造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试图通过表演、唱歌等艺术活动,通过调查、访问等学习方式,通过实验等直观手段来活化、刷新语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出发点很好,可惜很多时候未站在语文教学的本体特性这个高度思考,一味追求综合、创新、热闹,一味寻求教学的“亮点”,却忘了语文自己的使命。

语文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然带来许多新的理念、新的说法、新的形式、新的做法。很多老师被这些新的东西弄得眼花缭乱、手足无措,于是头脑发热,心浮气躁,以为课程改革就是喊几句时髦的口号,搞一些教学形式的革新,而不必顾及教学实质与实效,于是轰轰烈烈在口头上,忙忙碌碌在表面上,教学极力与“新潮”攀亲,拼命向“流行”靠拢,在观念上标榜,在手段上翻新,做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根本不从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不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从母语本身的特点出发,去下实实在在的工夫,做扎扎实实的研究。因为盲目跟风,追逐时尚,急功近利,语文教学得了“夜盲症”、短视症,教学效率低下。

一忌过度的艺术化。在启发想象大胆创新,让孩子画画、唱歌、跳舞、表演,课堂气氛活跃的基础上,不要忘记让孩子静下心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不要让语文教学患上“多动症”,不要在喧宾夺主的吵闹喧嚣中迷失了自己。

二忌多余的情境化。设置适当的情境,赋予学习内容鲜活的背景,有利于学生走进情境,受到感染,轻松完成学习任务。然而,情境的设置应该自然而然,应该“节约成本”,讲究效益,否则,就是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浪费时间,得不偿失。

三忌活动的频繁化。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往教学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的状况,语文课程改革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这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是,当前语文教学很多活动相当随意、肤浅、散漫,缺乏明确目的,出现了活动表层化、形式化的弊病。学生忙这忙那,动手动脚动口,却很少动情动心动脑,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无体验,活动与语文教学油水分离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要在课堂抓住宝贵的时间让孩子进行最起码的读、写训练。

如教学《负荆请罪》,排演小话剧,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排演,再指名表演,集体评议,教师适当点拨,最后让学生练习后再指名表演,不要为表演而表演。课堂上注重语言训练,在默读、轻声读、分角色读与讨论交流中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想象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形象。如抓住韩勃的“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通过比较以下两句的说法哪个好:1、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2、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再结合文中具体表现蔺相如此性格特点的语句去精读感悟,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性格特点就了然于胸了。感受廉颇的知错就改就从他的行动与和蔺相如的对话中去深入体会。在课堂中扎扎实实地搞好语言训练,培养他们的感悟、想象能力,注重语文的根基训练,这是最主要的。

注:此报告书各项目内容由报告人(教师)填写,检查意见由学教学管理部门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