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堂诊断 >> 正文

课堂诊断

课堂诊断

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诊断”报告书

学校: 通州区实验小学 学科: 小学语文 报告人:张姝杰

研究周期:2011年9月——2011年12月

项目

内 容

检查意见

四年级时,教室内安装了电子白板,教学新课文时,从网络中下载的课件,不仅方便了教学、活跃了课堂氛围,还提高了教学效率。步入五年级,教室内没有电子白板,一下子感觉手足无措,没有了白板这一抓手,上起课来束手束脚,学生也提不起精神来。感觉我和孩子都有了“媒体”依赖症。

教学媒体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它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确实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但是过分依赖媒体,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的课堂专注能力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适时、恰当使用方为上策。

教学媒体虽直观省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重数量,轻质量。片面追求一堂课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现代先进媒体,导致学生主体地位降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淡化了,降低了先进媒体应用的“质”,课堂教学收效不佳。

2.重“拿来”,轻技术。现在很多教师奉行“拿来”政策,生搬硬用现成的电教教材及资源。全然不管“拿来”教学软件的质量。导致了先进媒体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价值严重贬低。

3.重“新潮”,轻传统。甚至把传统教学媒体(如:板画、挂图、模型、实验等)赶出了课堂教与学的舞台。结果呢,师生可以共同完成的板书板画用投影片来代替,本该看得到摸得着的实物模型等用实物投影仪来代替。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的实质不在于采用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和形式,而在于能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一个最恰当、最合理的位置……”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有选择地使用教学媒体。如何选择?

首先要深入了解教材、学生、教学条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观察的需要、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条件等选择教学媒体;其次要根据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坚持可控性、实用和多样性原则选择教学媒体;第三,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服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教学功能。不能为追求时尚而盲目地使用教学媒体;第四,不能把教学媒体看作是优化教学的唯一手段。

教学媒体具有呈现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等功能。教学媒体运用是否得当,我首先提升了对媒体本身的理解、选择和控制。我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孩子,对媒体的选择必须考虑教学内容,小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感应是形象、直观的,利用真实的照片、形象的贴图等。其次,我注重把握媒体的使用时机,控制媒体使用的量和度。第三,我还从教学内容出发,综合考虑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要素,从整体上合理设计课堂。

从目前使用情况看,我精选了《变色龙》《金蝉脱壳》等几篇课文介入了多媒体,收效比较理想。

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我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而且,有选择地使用教学媒体,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优化了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最关键地是,有选择地使用教学媒体,增加了我自己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情的时间,无形中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

不是所有的教学媒体都符合任何学科、任何内容的教学。教学媒体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成败和教学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1)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媒体使用目标;(2)选择媒体类型;(3)选择媒体内容。媒体内容是指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学习者的感官产生 有效刺激的符号。选择媒体内容可通过选编、修改、新制等三种途径进行。